-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当大力推进两岸新闻交流
应当大力推进两岸新闻交流 传播学认为,交流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才能传而能通。而通过不断的传播交流,这个共通的意义空间将不断扩大,从而可以促进交流双方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
一
当前祖国两岸关系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两岸同胞特别是两岸新闻工作者应当携起手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这就必须大力推进两岸的新闻交流,扩大两岸共通的意义空间,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与理解,使两岸民众感情更加融洽,合作更进一步升华。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海峡两岸传播历来有很大的共通意义空间,这就是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从宋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到1885年台湾归属于福建省管辖,1885年台湾独立建省时,就叫“福建台湾省”。每年福建都要慷慨解囊,拨发44万两白银,其间的手足之情,不言而喻。在1895年台湾被强行割让给日本之前,台湾已成为我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
著名的历史学家、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指出,台湾地方文化即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各地区融合的一部分,也是东南文化的延伸与发展。明清两代大陆东南沿海民众移居台湾,带来了大规模的文化播迁。早期移居台湾的闽粤民众首先带去了平民文化,这种文化扎根于基层社会,与民众的生活、生产活动融为一体。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的进步与政治管理的日趋规范,更加理性和正统性的文化传播也逐步在台湾得到有效的推展。到清代后期,台湾地区无论在民众语言、崇敬信仰、风俗习惯,还是在文化艺术、教育科技、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形成了与闽粤区域基本一致的文化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把中华文化与传播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不可否认,台湾文化是与中华文化有着广泛一致性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日本、美国和西方文化的强力灌输,现在台湾文化与大陆东南区域文化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性。但这并不能改变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一基本内核。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之上的民族意识,是构建大陆与台湾联系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这种共同的文化基础和精神纽带,正是两岸新闻传播交流的重要共通意义空间。
二
两岸新闻交流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
就厦门来说,厦门最早的近代化报纸是1902年4月28日创办的《鹭江报》。据当时福州《闽报》报道,《鹭江报》当年9月遭火灾,所有机器尽成灰烬,遭灾后,该地绅士鸠资集股重为整顿,延台南连君雅堂(即连战的祖父连横)、候官林君砥中二人主笔。该报第一期登有翻译雷崇真写的《鹭江报出报序》。文章说:“东南亚各国及台南台北等处,尤必有商务公益诛良法,得借集思而广中益者正未可量也。”该报在台湾发行的代派处是台北港边后街李春生翁。李春生是厦门人,也是当时的台湾名流。1900年9月孙中山在台湾设立惠州起义指挥中心时,就住在李春生的洋楼里。可见,当时台湾的有识之士已着力于两岸的新闻交流。连横在《鹭江报》从第78期起发表了从史学角度撰写的长篇专论《满洲最近外交史》,连载了十多期,为读者提供了清政府卖国外交的历史档案。在1904年3月第61期连横发表的《惜别吟诗集序》一文中,大声疾呼:“呜呼!中原板荡,国权丧失,欲求国国之平等,先求君民之平等,欲求君民之平等,先求男女之平等。酒笔书此,以告景商(林辂存),并以质天下之有心人也。”同上述长篇专论《满洲最近外交史》一样,揭露了清政府卖国以苟延残喘的罪恶事实,充满反帝爱国的情怀,表现出革命的思想倾向。1903年8月创办的上海《国民日日报》邀请连横主编该报副刊《黑暗世界》。1904年9月10日,连横又在厦门与开发东南亚文莱新福州垦场闻名的爱国华侨黄乃裳创办了《福建日日新闻》,鼓吹民族革命,在祖国大陆新闻界享有一定的声望。
1907年12月创办的《厦门日报》是一张民办的商业报刊,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大阪轮船公司和日本三井轮船公司的轮船不间断地在厦门港停泊。这些轮船公司开辟了由台湾基隆、打狗(即现在的高雄)、淡水等地到厦门的航线,都有定期的航班,日本人和台湾籍商人拥进闽南商行的人数不断增加。对此常有报道,对两岸文化往来的报道也不间断,如:1909年3月1日题为《剧谈》的报道云:“由台南回沪之霓裳戏班路经本埠,前日假青莲阁开演戏艺以武角所演,白水滩一出为厦门各班所不及,后金牡丹演三不顾更有声有色,灵芝草之月华缘易非俗手所能,有周郎癖者盖往观乎”。可见两岸经济、文化往来就是在台湾日据时期,也是难以割断的。在该报的价表中,大陆同台湾是一个价。此后在厦门、闽南地区创办的报刊也都用各种渠道传播到台湾。
同时,两岸的新闻工作者之间从19世纪末一直保持着频繁交流。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