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改五年
课改·实践· 反思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一)必修 (二)选修 (三)备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必修一体会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必修二体会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必修三体会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选修课程地位现状 选修课开设的本意是满足不同学生在学科领域发展的不同兴趣和意向,这个“不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需求,但由于我国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巨大影响, “学生个体的需求”往往变成了针对“全体考生的要求” 。高考中涉及的选修模块,地位较高,没涉及的模块地位较低、甚至没地位;而且课改区在开设选修课时,大多学校所有文科学生学习的“选修”课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国家级选修课的特点就被“必修”的事实掩盖住了。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高考命题特点影响选修教材处理方式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二)关于选修课—选修内容的异同 江苏:选修《环境保护》、《旅游地理》 《海洋地理》、《城乡规划》 广东:选修《环境保护》、《旅游地理》 说明:07年高考以来只在高二X科(现文科班)开设,但在我们学校,因为有“天文协会”的缘故,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设了《宇宙与地球》。 江苏09年高考:《旅游地理》 广东09年高考:《旅游地理》 江苏09年高考:《环境保护》 广东09年高考:《环境保护》 高考命题特点影响选修教材处理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广东.珠海),主要表现为三: 1、纵向处理: 遵照选修课程原有体系教学,系统性较强,但学生反映课程内容中的很多东西不讲学生也都知道,不少教师在个别章节用自学+小测完成,也有些老师把一些内容讲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旅游地理,甚至变成了有关个人游历的激情演说。 2、纵向+横向处理:在选修课程原有体系教学基础上结合必修内容的原理,注重所学内容的横向拓展,重视“选修、必修一盘棋”。 3、分解处理:感觉《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太浅显,综合考虑广东高考涉及教材不多、课时安排紧张,干脆不讲,而将其分解渗透到必修3各相关章节,利弊明显,对老师的要求较高。 我的感受:高考后花一段时间静心比较各课改地区高考题,弄清各省教学模式存在差异的背景,吸收外省的教学、备考经验时才更有针对性,才更有实效。 高中地理三大板块的备考策略 高中地理三大板块的备考策略 高中地理三大板块的备考策略 高中地理三大板块的备考策略 高中地理三大板块的备考策略 备考中觉得有用的一些做法: 学校: ①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共同制订每单元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教学手段 ②常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板书或板图的作用③高考后举行新老高三交接会,将上届的教学经验、资料传给下一届 ④ 重视“青蓝工程”的开展与效果。(成绩) 全市: ①统筹进度 ②高一开始通过统一模拟测试发现各校问题、对薄弱学校教学上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巡回教学③高三的备考工作坚持到各类学校“听现场课----评课诊断----出谋献策”,指导性强,针对性强,力争使备考过程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逐一突破。 所有这一切,对全方位提高珠海地理高考水平起了关键作用:(成绩2006年至今珠海高考已连续四年名列全省地市第一名。高分分布也发生变化。) 有利--(突出者为优势因素) 东北: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西北、青藏:光照充足、温差大 南方(尤其海南):热量充足 西南:森林资源、水能资源、有色金属 不利--(突出者为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 西北:水源不足(限制性因素) 青藏:热量不足(限制性因素) 东北:冬季的低温 华北:土地次生盐碱化、春旱、沙尘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江南丘陵:酸性红壤(导致土壤板结)、水土流失 西南:地形崎岖、石灰岩地区缺乏地表水 华南:夏季台风 二、新课改后收获与困难 1、学生地理素养不断提高,尤其是地理学视角(高一学生表现明显) 。(千烟洲-学研相长) 2、提高了校本课程(如乡土地理)的地位,学生更热衷研究和关注自己住的地方,通过地理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开发了大量地理资源。 ---------使我们认识到应该从区域的视野对地理课程资源做系统的开发研究与整合。 3、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主动权。 二、新课改后收获与困难 4、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师师互动”明显,教研气氛浓厚,“以校为本,网络支持区域合作”;一线教师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新课改造就了不少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甚至造就了不少明星教师。 5、高考政策、高校招生形式的改革给伴新课改成长的学生带来更大机遇。 二、新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基础过关卷【新教材带答案】(机构用).docx
- 2021-2022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思维导图;.docx
- 2022年山东省新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VIP
- 2020-2021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doc VIP
- (中联牌)R335-16RB 塔式起重机操作手册(20220613.pdf VIP
- 2020-2021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pdf VIP
- 062word格式支持编辑修改也支持打印使用小学生儿童成长档案幼儿园模板个人电子版a4记录纪念手册.docx VIP
- 读书课件分享(认知觉醒).pptx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教案10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