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期沉船和清代外销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世纪中期沉船和清代外销瓷

18世纪中期沉船和清代外销瓷   外销瓷的研究目前是国内陶瓷研究的一个热点,去年11月底结束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外销瓷的研究就是一个主要议题。从国内收藏市场看,外销瓷也不断出现在各大拍卖行的拍品目录,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外销瓷在民间的收藏如火如荼。相对于明清官窑以及其他中国陶瓷传统的收藏品种,外销瓷中赝品的比例是相当低的,但是随着外销瓷价格的攀升,新仿品也开始流向国内市场。有些甚至是以出口再回流的方式进入市场,杀伤力更大。 外销瓷跟国内的瓷器相比有一点很大的不同,缺少出土的标准器来鉴别真伪、断定年代。但是沉船中出水的大量外销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很大的便利,沉船出水瓷器因为其年代确定、数量巨大,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段中国外销瓷的整体面貌。本文通过对18世纪三艘沉船装载外销瓷的对比研究,展现这一时期外销瓷的特点。这三艘沉船分别是1745年9月12日沉没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商船“哥德堡”号,1752年1月3日沉没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哥德马尔森”号(又名“南京”号),1761年1月20日沉没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格里芬”号。 三艘沉船瓷器介绍 1 “哥德堡”号 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最大载重960吨,船上装备有30门大炮。在它沉没之前已经两次成功往返中国和瑞典,每次历时一年半。可是最后一次航程足足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经过种种磨难,眼看到了家门口,却触礁沉没了。1745年沉没时船上共装载有700吨货物,包括12桶、289箱、2388捆瓷器,共计50万至70万件。公司在第一时间就组织了对船货的打捞,随后在19-20世纪私人又进行了几次打捞,其中1906年、1907年的打捞,获得完整瓷器4000余件。最近一次打捞,从1986年开始,在哥德堡海洋考古学会的主持下,共获得瓷片2.5吨,大约200万片,完整瓷器仅有100余件。 瑞典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731年,晚于其他欧洲主要国家,同时规模也比较小。在“哥德堡”号沉没后,瑞典东印度公司只剩下5艘商船,雇员在400-800人之间,而同一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大概在3万至4万人。瑞典东印度公司在1806年倒闭之前共进行了75次远航,除3次外,其余目的地都是中国广州。18世纪上半叶,瑞典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消费能力有限,因此瑞典东印度公司在1731-1746年第一次特许经营期间,接近90%的货物在国内拍卖后又再次出口到其他国家,此后这一比例才逐渐降低。到了18世纪70年代,瑞典已经基本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据1986年水下考古统计,“哥德堡”号出水瓷器中青花占51.7%,外酱釉、内青花的巴达维亚瓷占22%,两项加在一起占到整个瓷器的比例接近3/4,这两类瓷器都是一次烧成,成本较低。中国伊万里瓷器占10.5%。器型以日常餐饮用具为主,包括盘、碟、碗、茶壶、茶杯等传统中国器型,还有一些带把的杯子、水罐、牛奶壶等西方器型,数量不多,基本不见花觚、梅瓶、将军罐等陈设类瓷器。相比较而言,中国样式的瓷器要比欧洲样式的瓷器制作更为精良、胎体轻薄、釉面光滑。这可能是此时中国工匠在生产欧洲器型的瓷器方面还不够熟练,所以显得胎体厚重,质量不高。此外船上还发现有少量动物造型的瓷塑。 在瓷器图案方面,因为釉上彩绘在海水冲蚀下基本已经剥落殆尽,统计只能以青花为主。共有90余种图案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山水图案,包含远山、近水,天上飞鸟,地上树木,佛塔、寺庙,渔人在船上捕鱼或者行人携伞从桥上经过,也有不含人物形象的。这类图案构图比较完整,画风随意,写意大于写实。 第二类是动物纹,主要是天鹅,在池塘畔或走或飞,搭配上几丛秋草,两支野花,画风比较随意。 第三类是庭院花木,一支梅花,两杆修竹,地上太湖石,有时还搭配有菊花、牡丹、松树、白菜等植物。有几件大盘绘画工细,大部分都略显草率。 第四类折枝或缠枝花卉,有荷花、牡丹、菊花、梅花等,也是工细的少,粗率的多。主要的青花图案可以分为这么四类。另外还发现几件斗鸡纹、博古图的盘子,这在外销瓷中比较少见。同船还打捞上来七种纹章瓷,应当是私人定制的。 尽管这次打捞上来的瓷器并非“哥德堡”号船货的全部,但是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船上的瓷器总体质量、档次不高,纹饰、器型都以中国风格为主,少见人物纹。与1725年在越南海域沉没的“金瓯”号相比,可以看出某些瓷器还带有雍正甚至是康熙时的遗风。 2 “哥德马尔森”号 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哥德马尔森”号,1747年建成,最大载重1150吨,最后一次到广州是在1751年7月21日,在船上装载好各种货物以及日常所需之物后,12月18日从广州返回荷兰,在航行16天以后,于1752年1月3日,触礁沉没于南中国海域。当时船上共装载有203箱瓷器,装在170x46厘米的木箱子中,边角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