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兵制探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兵制探究综述 [摘要]两宋时期,由于时代与社会变迁,其军政方面也较以往呈现出诸多变革和新动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有关宋代兵制的研究愈趋深入,取得显著成就。
[关键词]宋代兵制;黥兵制;厢军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35-02
两宋时期,由于时代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军政方面较以往也呈现出诸多变革和新动向,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学界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思考与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其中有关宋代兵制的研究更趋深入,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成果。
一、兵制总论
从宏观上把握和认识宋代兵制无疑十分重要。王曾瑜《宋代兵制初探》一书通过对宋朝兵制全面概括性的论述,主要研究了北宋禁军和南宋屯驻大军演变的情况,以及编制、指挥系统等问题,同时对募兵制、装备、通信、后勤、军费、军法、军政等展开讨论。兵制变化与社会变化密不可分,认识与了解唐宋军政演变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孙继民《唐宋兵制变化与唐宋社会变化》认为,唐后期与唐前期相比,兵制的变化明显且对比强烈,因此,应主要通过唐代前、后期的变化来说明整个唐宋兵制变化。同时强调唐宋兵制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变化的部分和缩影,唐宋主流兵制的转换、变化与唐宋社会变化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
二、宋代募兵制度
关于宋代募兵制度的研究,程民生《北宋募兵制度的特征及其矛盾》通过对北宋的募兵政策与雇佣制度的论述,揭示出募兵制本身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程民生著《简述宋代募兵制的根源及确立》认为,宋代兵制在中国兵制史上有其独特地位,募兵制的确立及其健全,依托于宋政府采取的养兵政策、自愿投募原则、解决藩镇问题及建立军法等措施。周銮书《宋代养兵政策剖析》探讨宋代养兵之多的原因在于防止割据、抵御外族、对内镇压和承担劳役,并从军费与财政角度说明募兵制在宋代完善是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和免役法在军事上的反映。范学辉、于芹《论募兵制度对北宋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兼谈“荒年募兵”》通过对比普通征兵制,认为北宋所行募兵制度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范学辉《募兵制度与北宋的“百年无事”》立足于分析北宋所实行募兵制度对其政权稳定的利弊影响,认为北宋以募兵为基本国策,提供了一条由士兵到军官在政治上逐步上升的出路,满足了唐宋之际初步挣脱了血缘、门第观念束缚的社会底层成员对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的强烈追求,从而为北宋社会的持续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实行募兵制带来的冗兵问题,葛金芳《宋代冗兵成因新说》认为,作为非作战部队的厢军在军队所占的比例较高,故侧重从厢军这个角度,将冗兵问题与唐宋之际阶级结构的变动联系起来考虑,对冗兵的成因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他又对宋代冗兵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其《从宋朝集权政治看厢军制度的形成背景——宋代冗兵成因研究之二》从宋朝集权政治的角度出发,通过厢军制度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厢军为官僚机构与官僚阶层服役、小农独立、机构膨胀与厢军存在之间的联系三方面探讨了冗兵的成因问题。王育济《北宋“冗兵”析》认为,由于士兵的职业化、终身化,军队形成了一支由老弱残疾组成的非作战兵种——厢军,是积兵成冗的基本原因。同时强调,这一切正是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在军事领域中的反映,是“兵农合一”的征兵制被“兵农分离”的募兵制所取代的必然结果。马玉臣、郭九灵《略论北宋前期之裁军》认为,神宗以前各朝之裁军,裁汰难而招募易,始终未能遏制冗兵之势。而宋神宗对于裁军态度最为坚决,又与王安石君臣相得,从而使作为熙丰改革内容之一的裁军活动取得成功。
三、黥兵制
夏凌在《唐宋间之黥兵制及其评价》一文中指出,黥兵制的施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确帮助统治者提供了数量较大的兵源,但由于其视兵士为非人,终不免为后世所唾弃而走向灭亡。魏殿金《试析宋代配的刑罚内容》指出,当前学术界普遍所持“配即刺配,是决杖、刺面、流配三者并用的一种混合刑”的观点是一种误解。他认为配即指配军,是强制犯罪者隶属军籍、充当役卒的一种刑罚方法。
四、禁军
关于禁军问题,何玉红、曹伟芹《禁军缺额与北宋军政》指出,北宋禁军阙额现象普遍存在,军籍统计奏报制度的混乱、封桩阙额禁军钱制度的畸形发展、士兵逃亡等问题的恶化使得禁军阙额问题最终成为北宋军政的顽疾,禁军阙额问题是北宋军政发展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北宋国势的发展变化。王淳航《太祖训齐诸军:宋初开封禁军粮食供应与漕运》从军规的角度出发,以太祖在开封城巡幸为着眼点探讨了禁军的粮食供应与军事政策、漕运等问题。
五、厢军
张德宗《北宋的厢兵制度》通过对北宋厢兵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等方面的探讨,认为厢兵制度虽有其弊端,但对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