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唱江淮-乡土教材出新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风皖韵唱江淮-乡土教材出新篇

徽风皖韵唱江淮?乡土教材出新篇   安徽简称“皖”,因取安庆、徽州二地之名而合称“安徽”,因处中国的中部南北交汇之地,兼吴越、中原、荆楚文化之浸润,亦称“吴头楚尾”。安徽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在历史上,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一批在音乐上饶有建树的音乐人才。如上至春秋时期的音乐美学家季札,最早记载五音的管子,创“大音希声”的老子;汉代著有《新论》29篇并提出“玩琴以养心”的桓谭;魏晋著有音乐美学巨著《声无哀乐论》的嵇康;被誉为“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的笛家桓伊;明代辑《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流传后世的皖籍琴学大师朱权;时至近代,徽州歙县人、投身于抗战歌咏运动,创作了《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等革命歌曲的作曲家张曙等。当代皖籍的音乐家中也人才辈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就有作曲家朱践耳、吕其明、朱晓谷等,其中戏曲音乐家时白林作曲的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更是唱遍神州大地。正是由于地处南北文化融合交汇之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安徽的民间音乐并非单一风格,而是色彩异常丰富。在总体的音乐风格上,兼容南北音乐之特质,结构整齐、匀称。音乐外刚内柔,在奔放、明快之中透露出一种清丽、洒脱之气。安徽民间音乐的乐种繁多丰富,仅在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徽的音乐类乐种就占了二十多项,如民歌类有当涂民歌、巢湖民歌、五河民歌、大别山民歌、徽州民歌;戏曲类有青阳腔、徽剧、庐剧、黄梅戏、泗州戏、徽州目连戏、池州傩戏、皖南花鼓戏;还有曲艺类的凤阳花鼓和民间舞蹈类的花鼓灯等。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安徽地方音乐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相关理论著作几为空白。2010年2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开华主编、施咏执笔编著的《可爱的安徽——安徽地方音乐名曲赏析》,作为第一本全面介绍安徽音乐的理论著作,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该书是为了庆祝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建国六十周年,由安徽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组织编写,以期在全省大学生中唱安徽、颂安徽,弘扬爱家乡的情怀。 一、内容与特点 该书在内容取舍、章节编排、写作手法上都体现了一定的特色与想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特点。 1.结构编排合理 安徽地方音乐风格、色彩区划的形成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安徽兼跨长江、淮河流域,由平原、丘陵、湖泊交错构成多种地形;境内有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山区、皖中平原、皖南低山丘陵,因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江北、江南、皖西等区域。繁复多变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文化、音乐风格上的差异,因此形成不同色彩风格特点的民间音乐:以悠扬流畅见长的江南色彩区;以高亢嘹亮为特色的皖西色彩区;风格朴实粗犷的淮北色彩区以及具有混合色彩风格的江淮色彩区。 该书的章节布局正是根据安徽民间音乐文化色彩区划的分类所结构而成,除绪论“安徽地方音乐简介”以外,分为“淮河两岸情谊长、巢湖碧波泛轻舟、大别山下抒胸怀、皖南稻香飘千里、凤阳新歌传四方、黄梅清新传风韵、徽风皖韵唱江淮”等七章,共收录三十五首经典曲目予以重点介绍。其中前五章主要为安徽民歌,包含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五河民歌的代表曲目《王三姐赶集》;2001年唱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荣获金奖的《摘石榴》;唱遍全国的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及《凤阳花鼓》等。第六章介绍了安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黄梅戏,包括《天仙配》中的《路遇》和《满工对唱》;《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和《驸马原来是女人》;《孟姜女》中的《梦会》;现代戏《风尘女画家》中的《海滩别》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第七章则集中介绍了两首歌颂安徽风土人情的器乐合奏曲《安徽民歌主题随想曲》和《梦九华》。全书规划合理的结构编排使得所选曲目基本概览了包括淮河流域、江淮、皖南山区、江南、皖西山区等音乐区,以及包括当涂民歌、巢湖民歌、五河民歌、大别山民歌以及花鼓灯、黄梅戏等安徽重要的民间音乐乐种及其经典曲目的全貌。 2.时代特色鲜明 历史上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安徽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在近现代的专业音乐创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很多安徽民间音乐的元素都成为作曲家们创作来源的宝贵素材。基于此考虑,书中除了立足于安徽传统民间音乐部分的介绍,对安徽民间音乐运用于现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内容也做了较多的论述,从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在第三章“大别山下抒胸怀”中选取介绍了当代的创作歌曲《再见了,大别山》,以及根据大别山民歌《慢赶牛》音调创作的新民歌《哥是山来妹是水》。这首原创新民歌作为美食小说《食为天》中的插曲,在互联网上也受到网民的热捧。在第五章“凤阳新歌传四方”中除了介绍传统的《凤阳歌》,还介绍了任光根据民间《凤阳歌》和《采茶歌》再加上商调式锣鼓节奏作为过门而改编、并于1935年元旦首映的电影《大路之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