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稻可降解麻地膜育秧机插技术试验和示范
早稻可降解麻地膜育秧机插技术试验和示范 熊常财,李景柱,汪红武,余安安,李 新,汤涤洛
摘要:对比考察了早稻机插秧盘垫麻地膜与不垫麻地膜育秧的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与秧盘不垫麻地膜相比,秧盘垫麻地膜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机插质量和效率,产量比秧盘不垫麻地膜增加了20.4%。
关键词:早稻;可降解麻地膜;机插育秧;试验示范
中图分类号:S511.3+1;S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2994-02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利用新技术提高育秧质量和机插效能是生产上有待克服的难题[1,2]。特别在早稻机插育秧环节,因秧龄短,根系盘结通常以增加用种量或延长秧龄来克服,但又因播种密度过大影响秧苗素质;早春雨日多,秧盘遇雨易散而不利机插,影响适插期和机插质量,成为早稻机插技术推广的瓶颈[3]。目前水稻产量增产依靠扩大面积和品种潜力有限,恢复发展双季稻能大幅增加水稻产量[4],而水稻机械化生产解决了劳动力资源和成本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机插育秧瓶颈突破将为双季早稻恢复发展增加技术支撑。故试验利用可降解麻地膜作早稻机插育秧垫盘试验,以考察麻地膜对早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以为双季早稻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试验示范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在双季早稻集中产区湖北省赤壁市柳山湖镇。试验示范户是柳山湖镇柳山湖村三组农机服务大户熊全安,是水稻机插秧专业大户,有3台插秧机,常年机插面积100 hm2,是省市县农机专业挂牌示范户。早稻育秧技术采用熊全安多年机插育秧成熟技术——水田软盘泥浆育秧,农膜弓架小棚覆盖育秧。
2011年进行了麻地膜作早稻机插育秧软盘垫膜试验0.2 hm2;2012年进行了7 hm2示范,并于4月28日组织召开了各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和农机大户参加的现场观摩培训会(80人)。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试验示范所用品种为杂交早稻两优287(武汉庆发禾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发芽率80%。
ISEKI型水稻插秧机为井关农井(常州)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宽幅180 cm,株距10 cm,行距30 cm,适用秧盘长58 cm、宽28 cm。
可降解麻地膜为中国麻类研究所研发的创新成果麻纤维基布[5],机插育秧试验选用的麻地膜型号为RC。
2.2 试验设计
2011年试验分为两组,第一组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软盘不垫膜(对照);处理2:软盘垫麻地膜;处理3:软盘垫无纺布;处理4:软盘垫微膜;处理5:软盘垫麻地膜+壮秧剂(在铺田泥前麻地膜上施壮秧剂60 g/盘)。各处理每秧盘播种量均为80 g。第二组试验设置不同密度下软盘垫麻地膜和不垫麻地膜比较试验,共设4个处理,A:每盘秧播种80 g的垫麻地膜处理;B:每盘秧播种80 g的不垫麻地膜处理(CK1);C:每盘秧播种110 g的垫麻地膜处理;D:每盘秧播种110 g的不垫麻地膜处理(CK2)。秧田面积0.2 hm2。育秧方式为秧田水育秧半旱式管理,育秧软盘铺后垫麻地膜,再履田泥,播种后用农膜、竹弓小棚覆盖。各处理在秧田整好后第二天铺软盘,再在软盘垫层处理上铺1.0~1.2 cm田泥,后用农膜竹弓覆盖保墒保温。
2.3 示范实施
2012年3月27日浸种,4月2日播种,整好秧田后第二天分厢铺育秧软盘,再铺垫麻地膜后铺田泥1.2 cm左右,然后整平播种。整秧田时每公顷施300 kg进口复合肥(N∶P∶K=15∶15∶15)。大田播种量为33.75~37.50 kg/hm2,每个软盘播种约80 g干种子。播种后第五天用立枯灵800~1 000倍稀释液防治秧苗立枯病,第10天用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稀释液防秧苗病害,第15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用量600 g/hm2),盖膜期19 d。秧田播后起好沟,不能漫水、浸水。4月28日至5月1日机插秧示范面积7 hm2。7月8~10日成熟收割、测产。
2.4 调查项目
2012年4月24日调查秧苗素质,2012年5月1日调查机插质量与速度,成熟后考种并测产。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结果
3.1.1 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比较 各处理秧苗素质调查结果(表1)显示,各处理叶片数为3.16~3.52,差异较小。总根数各处理为10.3~12.3,以软盘垫麻地膜处理(处理2)最多。白根数各处理为0.6~4.4,差异较大,以软盘垫麻地膜+壮秧剂处理(处理5)最好,软盘垫麻地膜处理(处理2)次之,软盘垫微膜处理(处理4)最少。各处理百苗鲜重差异较大,仍以软盘垫麻地膜+壮秧剂处理(处理5)和软盘垫麻地膜处理(处理2)两处理较好。由此可知,软盘垫麻地膜+壮秧剂处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