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聊斋志异》空间叙事
试论《聊斋志异》空间叙事 摘要:《聊斋志异》想象丰富,皆谈狐、鬼、妖、兽或奇人异事。文章从叙事学角度探寻其文学空间,表现在阴阳三维的空间元素;人与非人的二元情感空间;来-去线段式或来-去-来的圆形叙事结构。
关键词:文学空间;二元叙事;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空间和时间是宇宙的构成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缺其一,宇宙就失去其认识的意义。文本亦是如此,克朗指出:“小说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小说的世界由位置和背景、场所与边界、视野与地平线组成。小说里的角色、叙述者以及朗读时的听众占据着不同的地理和空间。” [1] (P55)《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经典力作,其幽冥之录的独特空间拓展了读者的审美之维。本文从空间、人物、叙事结构探寻《聊斋》的文学空间,体现:叙事空间为阳-阴-世界的三维度;人物关系为人X与人Y或人与非人的感情对话与交流;叙事结构为来-去的线段式或来-去-来的圆形式。
一、阳-阴-世界的三维空间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2] (P6)幽冥便是《聊斋》四百多篇故事的存在空间。相较于赛博朋克小说的族群化网络虚拟空间,《聊斋》是借巫文化传统展现社会的人文虚拟空间。借助《周易》阴阳概念,《聊斋》中的阴阳世界分为:阳,即人生活的现实社会;阴,鬼狐仙精妖怪的生存空间;天上,仙道所居;世界,乃包容三者之整体。
1、人物“旅游”型。空间流转于阳-阴-阳之间,故事多为某人生活于阳间,因事物前往阴间,某因解决未解决,回到不回阳间。如《阎王》、《阿宝》、《席方平》等。《阎王》中,李久常见旋风祭酒→阎王感之,遂邀入府→阴间所见→回到阳间。《阿宝》中,孙子楚爱上阿宝-化而为鸟-成婚→生病-卒-阎王念其朴诚赐生。阿宝见夫卒-自经-为婢女所救-不食而死-阎王感之节义-赐生。空间延展为阳-阴-兽的三维空间。《席方平》中席方平其父遭富人羊某(鬼魂)所害,方为父伸冤,历经城隍、郡司、阎王,最后告至灌口二郎神处沉冤昭雪。通过展现阴间的黑暗断案,影射现实官场的腐朽黑暗。保留结构,换其成分,如《王子安》,形成酒醉的朦胧空间,王子安临近放榜,酒醉而卧-醉中经历-酒醒。再换,则生成梦的空间,如《续黄粱》曾孝廉做梦-梦中所见-梦醒。
空间流转于阴-阳-阴之间,某物(鬼狐精魅仙妖)生于阴间→同人物于阳间生活→与之同好回归本位,如《董生》、《贾儿》等。《董生》中,董生(阳)为狐(阴)所害,董生阴(魂)中助阳(王九思),狐死遇法曹而为阳(狐身,生),身坏而死。演化之,将其阴间或阳间换成花妖狐魅之地,如《翩翩》、《西湖主》、《夜叉国》、《婴宁》、《花姑子》。《翩翩》中罗子浮偶遇仙女翩翩,在世外桃源般的山洞住了十五年;《西湖主》中陈弼教洞庭救猪龙婆,并与猪龙婆之女相好半年,后回到家中;《夜叉国》中徐生的海外孤岛遭遇。以及天-阳-天的空间转化,如《雷曹》。乐云鹤某日客金陵,遇一人(神),用饭菜招待,奇人报恩,并解乐云鹤关于雷的困惑,达成心愿。雷曹本居仙界,因错遭贬至尘世,其经历为天-阳-天,乐云鹤经历为阳-仙-阳。
2、魂魄型。某人死→魂魄追随他人→多年后魂归阴间,如《叶生》、《鲁公女》等。《叶生》中,县令丁乘鹤约叶生任满北上,但叶生寝疾,请先行,但丁县令继续等待,几日后叶生来到丁县令家,追寻北上,三四年后,叶生回到家中,扑地而灭。丁县令方知叶生已死多年。“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2] (P34)这种生-生(非生)-死模式徜徉于阴间与阳间地带,本属神形分离,因友情而升华。叶生死后因家贫未下葬,尸体停放三四年而不腐,魂魄出窍而行于世间。作者将正常的生-死模式陌生化为生-生(非生)-死,或生-死(非死)-死模式。此模式又涵盖多元主题:《叶生》为友谊,《席方平》因复仇,《鲁公女》写爱情。
概言之,《聊斋》人、物游历于阴、阳、天的三维空间中,包括兽、阴、仙、海之区域,其媒介或是肉体(尸体),如《鲁公女》、《叶生》;或是庙宇雕像,如《陆判》、《王六郎》、《泥鬼》;或化而为异类,如《阿宝》化鸟的孙子楚;或是传奇经历,如《夜叉国》、《西湖主》;或者梦中所见,如《续黄粱》;或酒醉之状,如《王子安》。此天、地、幽、冥,旷野、湖底、山洞、孤岛之奇幻空间,乃虚幻之境对现实之维的反映。
二、人与人或人与非人的感情叙事结构
《聊斋》多关于爱情友情亲情欲望的故事,用结构主义符号学分析,可表示为人X与人Y的感情;人与非人的感情;非人与非人的感情(物与物)。仅婚恋的分人与人狐鬼仙精灵(花鸟鱼虫兽)。人与人:《青娥》、《阿宝》、《连城》、《陈云栖》、《瑞云》、《寄生》、《阿绣》、《细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