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古都大同名城战略地位
试论古都大同名城战略地位 摘要:大同曾为两汉名郡(云中、雁门和代郡)、三代京华(北魏前期都城,辽、金陪都)、两朝重镇(明、清九边重镇之一),被历代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贸易地位。素以“北方锁钥”、“边锤重镇”著称。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下面就大同的军事地位,经济贸易地位,等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古都大同;名城;地位;
Abstract: Datong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military a hotly contested spot, with military, economic, trade status important.. Datong is the State Council named one of the twenty-four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Datong status of the military, economic and trade status, a detailed analysis!
Key word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Datong City; status;
中图分类号:G633.5
大同是我国北方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又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化工城市,素有北方“煤海”之称。历史上大同地区是一个多民族交往居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这里留下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历代重要的军事地位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西北边,跨桑干河一级支流御河两岸,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北与内蒙古接壤,距呼和浩特285 千米,东距北京380千米,南到太原352 千米,是晋、陕、蒙、冀四省区中心,为山西北方门户,北京西境藩屏。据史料称:大同“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屏全晋而拱神京,巍然重镇。
从战国以来,大同地区发生大小战事多达上千次,其中战略决战的有八、九次,有十八个皇帝巡视过大同,八个皇帝亲自带兵在这一带打过仗。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戍守大同、筑城池以备胡,成为赵国边陲要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匈奴,派大将蒙恬修筑和连接长城,筑城武周塞重点守备。西汉初年大同始名平城,属雁门郡。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0 年率军北伐与匈奴冒顿单于大战白登山(今大同马铺山),刘邦被围七昼夜,最后订立城下之盟才得解围。公元386 年北方鲜卑建立北魏,为统一北方,进取中原,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98 年由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平城,依前址重新建城,直到公元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大同建都达96年,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魏强盛时开凿了云冈石窟,兴建了宫殿、庙宇,北方各民族在共同生活中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公元526 年孝明帝时发生“六镇之变”北魂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又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灭北齐后大同一带改为云中县,是大同称云中之始。唐朝统一后,北方少数民族突厥兴起,经常取道大同侵扰中原,威胁唐朝的统治。为防突厥南侵,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公元843 年)设大同团练使。唐僖宗李儇乾符三年(公元876 年)设大同军节度使,为大同一名奠定了基础。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建立辽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契丹的名字为尧骨),把云中定为西京,为辽国陪都,辽兴宗重熙十七年(公元1048 年)改云中为大同县、大同之名正式使用至今,可见大同之名孕于唐、产生于辽。
公元938 年后晋石敬瑭将燕(今北京)、云(今大同)十六州割让契丹,中国北方顿失屏障,常遭契丹南犯,公元986 年宋辽发生了“燕云十六州之战”,北宋名将杨业、潘美等联合行动,击败应(应县)、云(大同)两州辽军,有力地抗击了辽进犯中原。公元1211年发生了“蒙金西京(大同)之战”,成吉思汗命大军由逐鹿、居庸关直扑北京,金留守胡沙里执中被围,后率百余骑兵弃城东逃,蒙军驻屯西京,借有利的地位逼近中都北京,危及北京和中原的安宁。到了明代大同列为九边重镇,派大将徐达镇守,修筑今大同城墙,此城略呈正方形,东西边长三里,南北边长三里半,周长十三里,高四丈二尺,砖石砌成,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各种设施成龙配套,形成一个坚固防御体系,在我国历代军事重镇建设规划中,可以称得上杰出的典型。明朝英宗时,蒙古瓦剌走向强盛,不断南侵内地,公元1449 年发生明蒙“土木堡之变”(今河北怀来县东南) 明英宗亲征,结果英宗被俘,瓦刺太师也先直攻北京,爱国将领侍郎于谦展开了北京保卫战,同时大同总兵郭登一面坚守城池,一面不断出击瓦刺,在栲栳山(今山西平鲁西北)击败来敌,有力地牵制了瓦刺兵力,使其不敢全力攻北京,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