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寿系 长寿教授 长寿秘诀
长寿系 长寿教授 长寿秘诀
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节目中谈到,自己虽然年近80岁,但在北大哲学系不敢称“老人”,因为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
北大现象:85岁以上的哲学名家几乎占了一半
在很多场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都谈到,北大哲学系是“长寿俱乐部”。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都活到95岁,任继愈是93岁。他说:“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举个例子,也算开一个玩笑,哲学系在北大,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出名,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哲学系很多老师都很长寿。”近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还为汪子嵩、张世英、黄枬森(已去世)庆贺90之寿。
李中华教授曾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诸位哲学大家。他谈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这3位先生我是比较熟的,他们都享年95岁。还有像我接触比较多的、去世不久的周辅成教授,他享年98岁。上世纪80年代去世的容肇祖先生则活到97岁。从哲学系系史人物传来看,90岁以上的有十几个人,占1/4;85岁以上的,有22人,几乎占了一半。载入系史人物传的是比较有学术成就的老先生,最小的也是70多岁。”
长寿秘诀
1.不刻意养生
谈到哲学家的长寿秘诀,李中华说,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他们最大的一条就是,平时的生活比较平淡自然,没有刻意养生。“年龄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追求的是安身立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和从事的事业结合在一起,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态。他们平时生活也很朴素,没有那么多生活上的特殊要求。”
李中华说,他们不怎么“养生”,像冯友兰、梁漱溟先生就不怎么运动。吃的也很普通:“他们生活都非常简单,周辅成先生活到98岁,他真的很简单,没有过多欲望、要求。他认为,吃饱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气。宗白华享年近90岁,他是美学大师,平日非常逍遥,穿的就像普通百姓,经常背一个黄色背包,里面装着饼干,到哪里饿了就拿一块吃,像个小孩似的,活得很坦然。这是他们的境界,心胸是比较宽的。”
2.心中无块垒
“周辅成先生非常平和宽容,对我们这些后辈的年轻人都非常扶持,鼓励后进,待人接物都是很宽厚的长者风度。”李中华说,“我想长寿的秘诀就是儒家所讲的‘以德养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活到83岁,在古代算是很高寿的,儒家的养生突出‘德’,不做亏心事。”
王博说,哲学系教授长寿是事实,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张岱年先生活到95岁,经历那么多的挫折,一直很达观。
王博还说,张岱年先生长寿的原因,说起来是6个字“坦荡荡,看得开”。“一个人如果坦荡荡地话,他就会胸中磊落,没有太多的愧疚,他的心态就会变得和乐,看得开。一个人如果能看得开的话,他的胸中就没有垒块,我们经常讲郁闷,郁闷就是胸中垒块。”
在任继愈追思会上,王博说,论语说“仁者寿”,任公即是。任公之仁体现在刚毅木讷,其知则体现在“择善而固执之”。
3.把事业当生命
李中华认为,哲人高寿还在于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当中,他们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不知老之将至”。
“张岱年在晚年时,工作起来没有那么有精力,他就觉得不舒服了。这些老先生都是以学术、事业作为生活的主要部分,安身立命。他们离不开工作,把事业当生命,活着就是在创作,不想享乐。冯友兰先生也非常感人,他创造了世界学术史上一个奇迹,从85岁到95岁,他重新写了7本书,这7本书加起来应该有200万字。第七卷是在他95岁去世前3个月完成的,完成他就放心了,如果没有完成他还会挺着。”
“文革”时冯友兰在劳改大院,家人担心他会自杀,而冯友兰先生却和弟子们淡淡地说,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会自杀。“冯先生跟我们讲到‘文革’时期,就会告诉我们:学哲学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智慧,不能轻易地自杀。”
“梁漱溟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以后,就不能公开讲话,也不能发表文章,拮据了几十年,但是他还是那么长寿。”李中华说,哲学与智慧相关,不是纯知识的追求,智慧本身总是能让人遇到挫折想得开一些。“挫折是对人最大的考验,有的人却经不起挫折。我们要不以荣辱为念,摆脱名誉、地位对自己思想、精神的束缚。”
4.环境宽松
李中华说,老先生们的长寿还与北京大学的环境有关,如果一个环境矛盾百出,钩心斗角,每个人都不愉快,置身其中是很难高寿的。环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非常重要。
他说,现在有些人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包括有的人说话尖酸刻薄,火气很大,都不利于自己养生。不发火不代表没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