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pdf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高 等 教 育 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教 学 成 果 报 告 教 学 成 果 应 用 及 效 果 证 明 材 料 成 果 名 称: 中国农业大学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 周志强 杜凤沛 周志坚 何志巍 王来生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 成 果 科 类: 农学 类 别 代 码 : 0 9 1 1 0 推 荐 序 号: 1 1 0 2 8 0 成 果 网 址:/art/2014/3/3/art_3460_243312.html 推荐单位名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推 荐 时 间 2014 年 3 月 15 日 教学成果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周志强,杜凤沛,周志坚,何志巍,王来生 (中国农业大学) 为落实胡锦涛同志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指示,中国农业 大学积极进行基础课教学改革,在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十余项教改项目 的连续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充分调研了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数学、物理、 化学等基础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借鉴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基 础课教学的成功经验,以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化基础、较强创新能力、鲜明 农业特色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后备人才为目标,在对创新型人才的 素质构成、知识构成、培养规律和模式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全 面分析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以 “理农结合形 成特色数理化基础课程体系、教科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种实践模式 提供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它的形成和实施有力地提高了我校本 科生创新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我国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 革,已经和正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现将我校所取得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如 下: 1、借鉴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基础课的成功经验,构建并实践了具有鲜明农 业特色的 “一体化、多层次、四平台”数理化基础课教学体系 1 1.1 科学筛选基础课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基本要求 由于本科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的改变,本科数理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也随之而变。如何在较少学时数的情况下,既能展现基础学科自身的学科 魅力,又能与现代农业科学实现有机结合,这是我们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之一。我们根据 “重要的未必基本,但基本的一定重要”的原则,确定了 我校本科生数理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认真研究了农业科学、生命 科学、农业工程等领域的数理化基础问题,突出强调数理化基础学科在学 校优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展现数理化基础学科与学校优势学科的 联系,将理农结合、教科融合落到实处。在对各专业后续专业课充分调研 的基础上,不片面追求自身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数理化基础知识进 行合理的取舍,实现了简而有理,简而有度,体现了农业大学的数理化基 础课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基础课教学体系特别强调国际先进理念、农业特色和创新型本科 生人才的培养,注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国际视野和 先进理念的师资队伍,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支撑和促 进作用,鼓励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努力建 设和完善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相适应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在数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与各专业的教师进行研讨,针对不 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同时考虑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分别设计了不同数学门类和层次的教学模块,各专业依据自身的需求进行 选择。如针对农业工程专业开设微分方程、针对信电专业开设复变函数与 积分变换等课程。针对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农学等专业分别开设了A 、B 、 2 C三个层次的高等数学课程,学时数分别为176、144及96学时。其中A类主 要为信电、水利、车辆等专业开设,B类主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