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论语》看魅力型教师特质
从《论语》看魅力型教师特质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瑰宝,以文约义丰、饱含智慧的语言主要记载了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的言行,蕴含了丰富的教师观思想,深刻地剖析了魅力型教师的四大特质:坚定崇高的道德情操;纯实伟大的教师形象;独特有效的育人之术;和谐融洽的师生观念。
[关键词]《论语》;魅力型教师;特质
孔子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真正身体力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从业标准而备受弟子钦佩和后人敬仰。孔子是一位极具魅力的教育家,其秉持的道德情操、教师形象、育人之术、师生理念构成了魅力型教师的内核,深挖和继承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对促进我国教师素质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价值。
一、坚定崇高的道德情操
安贫乐道,一心向善。孔子高度评价弟子颜回的修道之方一虽处贫苦仍执道乐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在孔子眼里,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而安心治学修道者是难能可贵的,《泰伯》中“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便是有力的佐证。同时,对于不能在恶劣环境下修身立道的行为,孔子持否定态度,“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只有不为名利羁绊,在虚无宁静的状态中洗清杂念,摒除欲望,聚敛心智而不外逐于物,忠实坚守自己内心深处的为道理想,方能做到“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虚怀若谷,反求诸己。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并不以圣贤自居,而是极具谦卑的人格魅力,《论语》中多处记载了孔子描述自己的言语:“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耳已矣”《述而》、“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子罕》。我们不妨稍作剖析,便可以归纳出孔子描述自己的关键话语:少贱、无知、不多、空空如也、多能鄙事、不居圣和仁。正是因为孔子不自大、不居功、不自满,他所忧虑的自然就是自身品行不够完善,学问不够博大,故而要时常慎思内省,多找主观原因,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卫灵公》。
二、纯实伟大的教师形象
知情达性,返璞归真。从《论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是一位率真坦荡的长者,纵然其恪守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约之以礼,然而他着实超然规矩而又在规矩之内,正如其所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在学生面前没有隐瞒,表现出了最真实的自我,有血有肉,无不给学生以莫大的亲切感,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述而》他坦言“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雍也》描写道这样一个场景:“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发誓说:“我若有不当之处,老天厌弃我吧!老天厌弃我吧!”),其赌咒发誓的憨态之状跃然纸上。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魅力型教师不仅要在举手投足、仪容仪表方面倍加注意,更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内在素养,真正做到“内外兼修”。《乡党》中记载孔子“席不正,不坐”的语句淋漓尽致地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位恪守礼仪、端庄得体的儒者。《述而》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体现出了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又敦厚、恭敬而又安详的长者形象。常言道“有之内,形之外”,正因为孔子以内在的“温、良、恭、俭、让”《学而》的德行标准要求自己,才做到言行举止毫无差池。其实,魅力型教师的外在行为特征总是体现一定的内在素养,因而形象工程必须以内涵建设为基石,以防止“西施捧心,东施效颦”的闹剧。孔子也充分说明了文饰和本质的密切关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因而魅力型教师应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三、独特有效的育人之术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而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对学生了如指掌,正所谓“知自知彼,百战不殆”,孔子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全,我们一起看看“万世师表”的独特魅力:“雍也可使南面”《雍也》、“孝哉闵子骞!”《先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孔子在透彻分析每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配套效应”,启发诱导。“配套效应”即“狄德罗效应”,由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于18世纪发现,它指的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衡,也很习以为常,而一旦得到了,反而开始不满足,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从而和自己新得到的东西匹配。“狄德罗效应”对育人之术的启迪体现在以下两点:①教师应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亲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