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关帝像和其相关物件看闽台关帝信仰.docVIP

从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关帝像和其相关物件看闽台关帝信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关帝像和其相关物件看闽台关帝信仰

从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关帝像和其相关物件看闽台关帝信仰[摘 要]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民间信仰在促进文化认同起到重要作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关帝像及其相关物件见证了闽台两岸文化交流。本文围绕着关帝信仰对象的物化象征,即分析这些用于信仰祭祀的主要物品材质的相关物件构建如何表达对关帝信仰,探讨民间信仰如何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从而维系着两岸民间行为模式、道德思想。 [关键词]民间信仰;关帝文化;物化象征;闽台交流 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民间信仰在促进文化认同起到重要作用。学者王代莉认为文化认同是在共同的语言、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地理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1]。台湾大部份民间信仰是从福建传承过去的,海峡两岸在民间信仰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维系着两岸民间行为模式、道德思想。闽台民间信仰盛行,有关帝信仰、妈祖信仰等等,其中关帝信仰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帝信仰都相当盛行。目前,仅在台湾地区主祀关帝和配祀关帝的庙宇就将近有五百座之多,可见其普遍性。 一、关帝像及其物件分析 目前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展《闽台缘》第六部分民间信仰的展柜中摆放着这样一些文物,有铜器、有木器、有银器、还有瓷器。我们先了解下展柜中的几件代表文物: (一)清铜雕关公立像,一级文物,通高35.2cm,身宽11.7cm,腹围31cm,重4.51kg,头戴帽,身内穿铠甲,外着官袍,腰间束带,双手穿于袖筒内,双足穿靴,衣褶线条流畅。黄铜质,表面呈黑色。(图一) (二)清木雕关公坐像,二级文物,通高40cm,宽22.5cm,厚11.8cm,底座长22cm,宽17.7cm,高25.5cm,头戴帽,脸涂红漆,身穿铠甲,左手持长髯,坐于交椅上,双脚踏在双兽足的踏板上,下一椭圆形座,面容威武,木质。(图二) (三)民国银烧蓝关帝神冠,三级文物,高46cm,宽59cm,帽饰分内外两层,外层冒顶上饰以1个绒球,正面雕一龙首,两侧饰以左右相向的小盘龙,帽檐饰以一圈花瓣纹,有双翼,双翼由银线雕铸较密实缠枝花纹,左右各雕一只相背的盘龙,帽左右两侧各栓一布穗,鎏金蓝,内层为一圆形银质箍,上饰一个绒球,镂刻有缠枝花纹及花鸟等纹饰,正面有”民国丙寅”“季夏建造”阳文楷书落款,通体鎏金。(图三) (四)民国德化窑白釉觚,一般文物,高43.6cm,口径16.4cm,足径6.9cm,喇叭口,长颈腹,下展,圈足,底空。中突一周,分5格,每格印云雷纹,花瓣纹,径下印花瓣纹一周,形制瘦长,釉色灰白。颈部横排印有黑色隶书“通淮关圣夫子”,竖排中间印黑色隶书“威灵显赫”,左右各印“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德化弟子周玉清叩谢”等款识。(图四) 以上四件文物它们虽然材质不同,但它们所雕琢出的内容却都是反映闽台民间信仰的文物,它们所共同表现的便是——关帝信仰。从《清铜雕关公立像》和《清木雕关公坐像》可以反应出关帝神职的多样性,前者面容极为文雅,人们定是当做保护神和武财神供奉;后者面容极为威武,人们定是当做战神、驱邪神供奉。而从《民国银烧蓝关帝神冠》和《民国德化窑白釉觚》可以反应人们在某一次重大祭祀中特制的物件,前者为祭祀出游而制,后者为纪念祭祀而制,都同时记载着时间、地点、人物等相关信息,为祭祀活动留下重要的物证。 二、关帝信仰的由来 乌丙安定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没有固定的信仰组织;民间信仰没有一定的至高信仰对象;民间信仰没有支配信仰的权威;民间信仰没有形成任何信仰宗派;民间信仰没有其信仰的完整体系;民间信仰没有可遵守的一定的规约;民间信仰没有专司神职的职业人员;民间信仰没有进行信仰活动的固定场所;民间信仰没有特定的法衣法器和仪仗等等[2]。关帝信仰也是如此,关圣帝君,就是民间俗称的“关公”、“关帝爷”,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有关羽的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山西运城解州西常平村人,农历五月二十八日(阳历六月二十四日)生。其庄上吕熊家有口井,只因只有少女才能饮他家的井水,关羽怒杀吕熊,填了井,逃到潼关,流亡涿州,与刘备、张飞结识,恩若兄弟。刘备起兵,命为别部司马。建安五年为曹操所执,操重羽才,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后因斩颜良有功,操封羽为汉寿亭侯。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久归刘备,部下欲追,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刘备命羽任襄阳太守,督荆州。小说家虚构出关羽与曹操相遇,演了一场义释曹操的故事,羽愿受军法处置,此乃“忠义千秋”。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用吕蒙计袭破荆州,关羽及子平被杀,孙权将羽首送操,操厚葬之。蜀汉后主追谥为壮缪侯[3]。 关羽是个人,怎么变成了帝、王、神?宋真宗信道教,其时演绎出“关公斩蚩尤”故事。到了宋徽宗,封关羽为忠惠公、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