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及时代同行 及人民同在
                    及时代同行 及人民同在新闻的变化总离不开社会的变化,新闻的进步也必然影响社会的进步。从历史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总体关系审视,新闻事业无疑属于社会肌体的“齿轮和螺丝钉”。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愈发进步、文明、开放,与此同时,新闻也愈发发达、成熟。 
  在这一“交相辉映”的进程中,一切富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的中国新闻人,无不追求“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在”。事实上,从革命时期的范长江、邹韬奋、邓拓以及牺牲的新闻烈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魏巍、穆青、郭超人等,从新时期的甘远志到一批长江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激情,高扬着“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在”的旗帜。 
  值此新中国成立60年国庆之际,本刊特邀李普(亲身经历开国大典报道)、王强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编辑)、范春歌(在当今中国传媒界以远行采访著称)为代表的三代新闻人共同讲述他们各自的新闻历程,并使读者从中体会新闻工作者不变的职责与追求,感受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革,领略新中国60年来的巨大变迁与进步。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60年国庆日,此时回望新中国新闻事业的风雨历程自然非比寻常。也正由于这个契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今年将“新中国60年新闻事业史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批准立项。《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希望课题组谈谈有关想法,限于目前条件,这里仅就60年的历史主潮与新闻主流略作分析。 
  一 
  原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国记协主席、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致辞时,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如果我们承认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是成功的,那么,就不能不承认中国的新闻事业同样是成功的。这个命题需从两方面破解,一方面新闻事业与社会历史息息相关、不可分离,一方面则涉及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的认识。 
  2009年也适逢“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透视“五四”以来的社会历史主潮,不难看到3个风貌各异而又一脉相承的30年:分别称为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其间,中国社会虽然历经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大趋势始终不离《歌唱祖国》一曲抒发的主旋律:“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为了这个目标,为了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仅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同样,迄今为止新中国虽然形成前后两个30年的不同时代风貌,但在大目标、大方向上又体现着统一的、一以贯之的历史逻辑,即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意志。正如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所强调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毋庸讳言,随着解构历史、“告别革命”等思潮涌动,一些人包括一些新闻人的意识中,对于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的历史,又存在不尽相同的认识和判断。由此,也涉及对60年新闻事业及其功过得失的把握,进而影响对中国新闻人的角色定位。比如,在时新话语及有关作品、新闻报道中,似乎新中国前30年一塌糊涂,一片黑暗,仿佛只剩下“反右”、“大跃进”、“文革”等几个破败字眼,而新中国的历史只到近30年才进入光明灿烂的“新时期”。这种将共和国两个30年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的意识或潜意识,在许多情况下俨然成为不言而喻的常识和共识。对此,新华社高级记者熊蕾回顾近30年新闻界的变革时就直言不讳地批评道: 
  把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人为割断,用1978年后近30年的历史否定以前的30年,似乎前30年一无是处。就连为中华民族争得了生存权和发展权,换来了中国几代人的和平,赢得了全世界对新中国尊敬的抗美援朝战争,也被有的人遗忘。共和国的历史,似乎也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那之前的中国只有封闭,好像是中国自己在“闭关锁国”;完全不顾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封锁禁运的历史事实,不顾毛泽东、周恩来那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为了打破这封锁禁运所做过的努力,包括保留香港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窗口。(《报,还是不报?――近30年中国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变迁》) 
  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包括新闻事业的变迁,既涉及事实判断,又关乎价值判断,既涉及学术取向,又关乎政治取向,既涉及宏大叙事,又关乎私人叙事。然而,不管怎么说,无论前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