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龙-有能力改变家乡是一种幸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天龙-有能力改变家乡是一种幸福

杨天龙:有能力改变家乡是一种幸福   改革,给力乡土淘金 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而活得更幸福。我理解中的大事业,可能就是终我一生,让“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甘肃,这个季节,不播种不收获,是不是会清闲一些?” 杨天龙笑了,“哪能闲得下来?眼下我们公司云南基地的玉米正在下货。” 记者也笑了,因为犯了常识错误,幅员辽阔的中国,北国冰天雪地,并不妨碍南疆稻米丰收。 “除了甘肃,在内蒙古、重庆、海南都有我们的种植基地,现在水果玉米已经外销到泰国,最终的目标是让每个大中城市的消费者,在全年何时候都能吃到新鲜可口的水果玉米。” 任何时候——杨天龙用重音强调着他的产品优势。大学毕业五年,从3000块钱开始创业的杨天龙,已经做成国内专营高端水果玉米鲜穗最大的公司。 一 2008年暑假,世界的目光瞩目北京的时候,大学生杨天龙收拾好行李,告别母校中国农大,回到了甘肃省榆中县李家磨村。 村里的乡亲们没有表露太多的惊讶。他们眼中的这个陇原后生身上总有一股“不走寻常路”的劲头—— 初三时,家庭贫困,杨天龙不忍心父母吃苦受累供自己读书,辍学一年,跟几个朋友一起养兔子。当然,经验不足,最终以失败结束。 2003年,杨天龙考入一所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入学才发现所学专业太过微观了,不喜欢,他给父亲写了23页长信请求退学。村里人见识了这家伙的“犟脾气”。复读一年,他如愿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种子工程与科学专业。 对于这位80后小伙,村里人早就一次次惊讶过了,对于他毕业时没投过一份求职简历选择回家创业,见怪不怪。 从流光溢彩的首都回到黄沙漠漠的家乡,杨天龙觉得一切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纠结,因为他的玉米种植已经试验了两年。 2005年寒假,杨天龙从农学院的种子仓库带回了一包玉米种子。暑假回家,玉米成熟了。他才知道,这是专家经过10多年选育的新品种,是甜玉米中的贵族,直接可以生吃,于是他们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水果玉米。 2007年,杨天龙在家里种了8分地的水果玉米。收获季节,水果玉米得到了亲戚们的好评。2008年,试种了3亩水果玉米,不仅热卖,还接到了下一年的订单。 创业的主意在杨天龙脑海里成熟。大学毕业,杨天龙决定大干一场。 年底,他成立了合作社。为了说服村民种植水果玉米,他挨家挨户地找,承诺提供种子、种植技术、签协议回收,最后终于有30户村民愿意尝试种植,种植面积近100亩。 销售时节,他雇了十几个销售员,把水果玉米卖到兰州各小区,乡亲们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每亩纯收益能达到2000多元,收入比种普通玉米高出一倍。 2009年10月,杨天龙与合作伙伴共同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公司,尝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带领家乡农户种植水果玉米。 5年的发展,从30户农民到3000多户,从最初的3亩发展到3.7万亩,水果玉米从榆中扩展到大半个中国。一起拓展丰硕的,还有杨天龙的梦想。 二 《中国青年》:大学毕业回到农村,动机是什么? 杨天龙:是快乐,是一种感情和兴趣。在农村长大,我喜欢农业的一切,感觉在土地上能够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让自己不再有浮华和烦躁。人生不是在追寻快乐么,在土地上我能找到这种快乐。 《中国青年》:在农业领域,最近哪些事给了你深刻的影响? 杨天龙:联想投资农业对我触动很大。大三时候,我写过一个商业计划书,不止水果玉米一个单项,而是对从种子到餐桌产业链的一个整合,后来发现精力和资金都不够,做不了那么大,我们就专心做水果玉米,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总体计划是比较长远和宏大的。这两年,希望集团、联想集团都在投资新的农业领域,他们很多投资方向,是我们在计划书中已经写进去的,我们却还未能放开手脚去做,我心里有一种紧迫感,也有一种不能早日启动项目小小的遗憾。 《中国青年》:你拎着玉米参加过《非诚勿扰》,你说人生的意义是想通过努力让更多人活得幸福些。你周围的哪些不幸福的场景触动着你? 杨天龙:小时候,我的记忆就是穷和饿。7岁那年天旱,家里领回七斤大米的救济粮,大米真香,我头一回对大米有了印象。我上学了,十几块钱学费,妈妈都要转半个村子借来一把毛票。整个中学,我只穿过三套自己的新衣。 我一度以为我们家是最穷的,大学时候,我参加亚洲银行的扶贫调查,跑完西部几十个家庭之后才发现,根本无法想象的贫困就在你面前摆着。从这以后,我每每看到大城市节庆大量的燃放烟花,我就非常难受。 《中国青年》:为什么? 杨天龙:因为我们周围还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如果我们把这些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还会为了饱几分钟眼福而花掉几百万上千万吗?有些人过的生活唉!你看非洲过得怎样,他们便是怎样。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