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市(江北新区)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6-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5.10
1. 规划方案概述
根据《南京市(江北新区)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 )》,本次
规划计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约42.6km ,分别为地铁11 号线一期(马骡圩站—浦
州路站,全长约27km ),地铁4 号线二期(珍珠泉站—龙江站,全长约10.7km),
宁天线南延(浦口公园站—泰山新村站,全长约4.9km )。
2.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2.1.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 号线二期工程和S8 线南延伸工程均为地下线,11 号线一期工程大部分路
段为地下线,马骡圩站~石塘公园站中部分区间为高架线,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
地下线敷设方式是对外声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轨道交通方式,而部分高架线周围
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或隔声窗等综合环境保护
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风亭和冷却塔是轨道交通地下线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声源,只要在设计
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
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
满足2 类区厂界标准。
2.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
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
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
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
约因素。
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
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
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1
2.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
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
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均有条件排入
市政污水管网或铺设污水支管连入南京市市政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
处理,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2.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次建设规划线路大部分为地下方式,线路工程占据一定的潜水含水层空间
和一部分微承压含水层空间,一般不会占据承压含水层的含水空间。4 号线二期
和S8 线南延的路线走向基本与地下水的流向平行,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较小。
11 号线一期规划路线区间是呈南北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相交,将形成对地
下水流动的阻碍,但局部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但不会出
现对地下水径流的阻断。总体上,区域内地下水的径流总量将比自然状况略有减
少,但不会对地下水的流场产生较大影响。
2.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轨道交通运营对周围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面风亭排风与
地铁车辆段各设施排放污染气体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2.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给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对环境
基本无影响。
2.7. 城市生态与景观影响分析
总体上看,本次建设规划评价线路高架段主要沿规划道路敷设,占用交通用
地,沿线现状用地主要是农业和绿化用地,规划用地性质为城镇隔离绿地和交通
防护绿地。地下段主要为车站地上部分占地,车站基本位于现有或规划道路交叉
口,对土地利用现状影响不大。规划线路的建设基本不会对城市绿地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
2
2.8.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能耗低、污染低、安全性高的轨道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