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成立初期沦为美苏博弈工具,新中国入联入常重大意义。.ppt

联合国成立初期沦为美苏博弈工具,新中国入联入常重大意义。.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合国成立初期沦为美苏博弈工具,新中国入联入常重大意义。

* * *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小组是对第七题做的报告。 联合国、美苏博弈新中国 关键字: 主要结构: 美苏博弈 背景 新中国入联入常 结束 1、联合国成立的背景: 一、“国联”的失败促进了联合国的创立; 二、罗斯福的呼吁; 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 四、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波兰因故未参加)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五、1945年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六、1945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发表《联合国宣言》、“联合国国际会议”、董必武签署《联合国宪章》 主要结构: 美苏博弈 背景 新中国入联入常 结束 2、联合国成立初期沦为美苏博弈工具: 1、创立之初中国(中华民国)入常: 2、法国入常与巴西入常问题: 3、朝鲜战争: 我们选取了以下三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话题: 中国(中华民国)入常----------罗斯福与斯大林的较量: 你知道当时的由蒋介石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怎样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吗? 山姆大叔的“提携”: 罗斯福提出“四警察”(美、苏、中、英)的主张; 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 斯大林向罗斯福明确表示拒绝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英国也赞成这一主张。 斯大林的替代方案与罗斯福的主张: 后来,斯大林又提出替代方案, 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 尽管如此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944 2、联合国成立初期沦为美苏博弈工具: 1、创立之初中国(中华民国)入常: 2、法国入常与巴西入常问题: 3、朝鲜战争: 我们选取了以下三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话题: 法国入常与巴西入常问题: 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在讨论安理会的组成时,美国最初的是“4+7”方案,后来又提出吸收法国作第五个常任理事国,接着又补充说,晚些时候还可能建议增加一个拉美国家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 经苏联代表询问,美国代表说,拉美代表是巴西。 苏联代表葛罗米柯说,苏方认为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暂时限定为四大国,以后法国加入后限定为五大国。 英国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会还是不要有第六个常任席位。 英国担心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国作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这个框框,理事会就会受到强大压力,就会有提出进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要求。 后来,美国代表又提出,应该将以后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条款列入基本文件,但英国和苏联代表对此均持否定态度。最后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国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国。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首脑德黑兰会议: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宪章同时也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这被称为“否决权”,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地区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希望建立一种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冷战开始后,美苏在全球各地角逐,为了破坏对方的行动计划,两国频繁动用否决权而使“大国一致”原则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大国一致”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有效性。它对于防范地区冲突,遏制某些大国谋求地区霸权发挥了积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联合国宪章》中稳定和行之有效的原则。 1945年 6月26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