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论文:试论加强大学德育中的感恩教育.doc

大学德育论文:试论加强大学德育中的感恩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德育论文:试论加强大学德育中的感恩教育

大学德育论文:试论加强大学德育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使得加强感恩教育成为大学德育工作迫在眉睫的重大现实任务。通过加强社会化、生活化的感恩教育而培养和升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大学德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以此为指导,高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懂得感恩是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体现,因此,感恩教育应该是高校德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其应有之义。目前,如何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感恩教育问题的提出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如今媒体上频频披露的一些年轻人忘恩负义的事情,刺痛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眼睛,更是我们的心灵。2003年11月的“月月领取救助款,从不写信给恩人,这些大学生要补道德课”的报道。2004年11月,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的控诉。2005年7月,媒体报道用义演所得300多万元钱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自己却因晚期胃癌欠下了17万元的债务的深圳歌手丛飞得到社会许多的关爱,但也遭遇了冷酷。丛飞患病住院后,曾受他资助的、现已在深圳工作的那些大学生没有一个人来看过他。2007年8月,因为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市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而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最近,2011年3月31日上海一位51岁的母亲,将独生子送去日本留学,5年间耗费了家中所有钱财,母亲甚至卖掉房产四处借债,而儿子仍然不依不饶。9刀。 二、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的思想在西方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每年一度的感恩节就是其最好的证明。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的《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说文解字》对感恩这样解释:感恩,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恩,惠也。从心因声。《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所以,“感恩图报”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感恩意识作为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是文明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儒学的仁义、佛学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均可以相互沟通。 但是,感恩意识的产生源于受到恩泽,具有一定的本能性, 感恩意识每个人都会产生,提升却不能覆盖每一个人,恩将仇报就是走向反面的典型,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道德的缺失,这就更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思考。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可以说是人性的需要与回归,也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传承。通过感恩教育可以把本能的意识提升到尽忠于国家与民族,完善于道德与情操的高度,使受教育者逐渐养成感恩的心,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使“感恩”成为一个人的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并作为个人个性道德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正在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一种以人为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以公正、自由、平等、 民主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是最有利于人的良性生存和全面发展的社会1952年,爱因斯坦为《纽约时报》撰文时写道:“(仅仅)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弱化了强迫、命令、训话,强化了主动、自觉、情义,避免了人际的伪诈、刻薄、势利,突出了真诚、宽容、彼此尊重的美好品质,使得和睦,却又没有工具主义之弊。⑷同时,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行为,它意味着感恩者对对方行为的肯定。这种肯定会强化做善事者的心理。否则,做善事者的行为如果得不到肯定,会弱化他的类似动机。感恩意识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互养循环的幸福感,进而有助于形成更加和谐的共享社会。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情感培养,须从细微入手,包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