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ppt

中国的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

第四章 学术思想 一、孔孟之道 创始人:孔子 学说:儒学/儒家学说 孔子生平:生于春秋末年(前551——前479年) 孔子的“仁”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是一个“仁”字。“仁”的具体含意如下: 其一是说“仁者爱人”。凡是人都有“仁”性,能对别人的痛苦和欢乐产生共鸣,有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但孔子又说,按周礼的规定,各种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对国君的爱与对一个老百姓的爱是有“等差”的,也就是根据各个人不同的身份采取不同的态度。 其二是说要有宽容忠恕的精神:一方面要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三是说,徭役赋敛要有节制,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反对过分的压迫剥削,并提倡适当给人们以救济。这种思想拿来对付剥削阶级的暴政,可以起一定节制作用,因此后来孟子发展为仁政之说。 其四是说“克己复礼为仁”,即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努力为恢复周礼而奋斗。这一方面是要求自己的弟子和社会上所有的人一切按周礼的要求办事,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而言,反对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变法革新。 孔子从“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政治观念: 1.主张“正名” 2.主张统治者“立信” 孔子的教育主张 首先,他办私学打破了夏商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也就是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施教原则,不问身世,广招学生,开创了民间聚徒讲学的新风气,在中国教育史上起了里程碑的作用。 其次,他的教育内容以六艺、六经为主,目的是传播封建领主文化,但结果却保留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历史材料。 第三,他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他主张学生学好以后可以出去做官,为克己复礼服务。 第四,在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上,孔丘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对后人都有借鉴作用。后人称他为儒家的圣人,帝王之师。 孟子 孟子(公元前385——公元前304),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将“仁义“作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提出性善论,政治上主张王道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这是孟子学说的核心。 荀子 荀子(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人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墨、道、名、法各家的长处,构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体系。 其主流是儒与法的结合,政治上主张隆礼重法、统一天下、平政爱民,哲学上反对唯心主义的天命论,提出了无神论的自然观,并反对性善论、主张性恶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 请思考:“性善论”,“性恶论”的合理性。 孟子着眼于人的社会属性,认为每个人的先天本质都是好的,只要加强自身修养,就可以保持这种善性,成为贤人与君子;荀子则着眼于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因此本性就是坏的。 荀子认为人是天的产物,因此他所说的人性,是指人的本能(动物性)。每个人生来就有耳目之欲、声色之好、求利之心,如果任其发展,不加约束,就会常年累月,不知满足,必将造成社会的混乱。 二、老庄思想 老子(约前604——约前531年)姓李,名耳,字老聃。《说文》解释说,“聃,耳曼也。”是指耳朵长大之意。后人相传“老君耳长七寸。” 《礼记》则说:“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相传老子活了200岁左右。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原姓“老”,因为春秋240年间并无“李”姓,古代“老”、“李”音近,后来才由“老”变为“李”姓,但仍称为老子。 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老子》(《道德经》)一书。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首先,他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中包含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有无、多少、轻重、长短、高下、生死、祸福、美丑、虚实、强弱、得失、贵贱等。 其次,他又认识到这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宇宙观的高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伟大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用新的宇宙观代替上帝神学的第一人。老子大胆地向天命观进行了挑战,否定了天命说和天志说,提出了天道自然说,第一次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 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人。一生只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其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东西;事物之间没有什么大小、美丑、善恶、是非的区别,即万物齐一无有差别,这就是庄子有名的齐物论,又称万物齐一论。 庄子哲学的最高目的就是追求一个人精神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