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种菌根真菌对模拟开采伤根植物的修复效应-煤炭学报
第42卷第4期 煤 炭 学 报 Vol.42 No.4
2017年 4月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Apr. 2017
-
毕银丽,孙金华 ,张健,等.接种菌根真菌对模拟开采伤根植物的修复效应[J].煤炭学报,2017,42(4):1013 1020.doi:10.13225/
ki.jccs.2016.1562
Bi Yinli,SunJinhua,ZhangJian,et al.Remediation effectsof plantroot growthinoculatedwithAMfungion simulation subsidenceinjured
-
[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7,42(4):1013 1020.doi:10.13225/ ki.jccs.2016.1562
接种菌根真菌对模拟开采伤根植物的修复效应
毕银丽,孙金华,张 健,宋子恒,蔡 云,孙 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 要:为揭示接种菌根真菌对采煤沉陷引起植物根系拉伤的修复作用,模拟矿区植物垂直方向上
拉伤根系,采用三室分根装置以玉米为宿主植物,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研究其对植物受损根系生理生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接菌能缓解因伤根对玉
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1/ 3伤根时接菌玉米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比未接菌显著提高43.8%和
17.6%。 2/ 3伤根时,接菌的玉米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大于未接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最大伤根程
度时菌根室中AM真菌的侵染率和菌丝密度分别为71.1%和4.82 m/ g,仍能与玉米形成稳定的互
惠共生关系。 接菌促进受损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伤根 1/ 3 时,接菌玉米地上部中N,P,
K,Ca和Mg含量分别比未接菌显著增加 1.55,0.43,5.23,2.81和0.28 mg/ g,接菌分别比未接菌
的玉米根系中N,P,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 1.32,0.73,5.0,6.45 和0.69 mg/ g,且能恢复到未
伤根时玉米的矿质元素含量水平。 接菌能降低伤根对玉米根系内源激素产生的不利影响。 伤根
1/ 3 时菌根室接菌玉米根系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显著提高,脱
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且达到未伤根时内源激素含量水平。 伤根2/ 3 时菌根室和根室中接菌
根系的GA和CTK含量可以恢复到1/ 3伤根时根系中该激素含量水平。 AM真菌的侵染率与菌丝
密度与根系中GA和CTK含量显著相关,与IAA和ABA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接种菌根缓解了伤根
对植物的生理生化不利影响。
关键词:菌根真菌;受损根系;三室分根系统;内源激素水平;植物修复
- - -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9993(2017)04 1013 08
Remediation effects of plant root growth inoculated with AM fungi on
simulation subsidence injured
BI Yin-li,SUNJin-hua,ZHANGJian,SONGZi-heng,CAI Yun,S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