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湖桥文化时期原始农业生产状况探究
跨湖桥文化时期原始农业生产状况探究 摘 要:跨湖桥文化是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成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本文从出土的生产工具等着手,分析跨湖桥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生产状况。
关键词:跨湖桥文化;生产工具;原始农业生产
跨湖桥文化是浙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概念。它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1 火耕农业
在距今8000年前的跨湖桥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降水充沛,资源丰富。山上植被呈三个层次,最上层的是以热带、亚热带乔木为主所构成的茂密的森林……树林下丛生着以杜鹃等为代表的灌木,灌木下还有茂密的蕨类等草本植物。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下,也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始农业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火耕农业和耜耕农业。跨湖桥先民为了从事农耕,首先要砍掉树木,开辟耕地,用烈火焚烧,接着用简单的工具把土地耙平,最后在灰土上面播撒种子,作为砍伐树木的工具石斧,便是一件重要的工具。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石器中,有石斧、石锛、石凿、石镞、石锤、石磨棒等135件。火的使用,有学者提出,距今8200年前的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了钻木取火的弓钻。目前已知国外最早的弓钻所加工的痕迹发现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梅伽赫遗址第三时期,距今近6000年,比跨湖桥遗址晚二千多年。在跨湖桥遗址中出土了51件木锥,“木锥的材质有马尾松、青冈、麻栎、榉、糙叶树、柘、春榆等。”基本以硬木为主。“大多用木料的边材加工而成,加工技术包括砍、削、刻、磨等,许多尖锥形器利用火烤法增加其硬度,”因此,有学者认为“遂人氏是杭州萧山跨湖桥人”。另外,在跨湖桥文化时期存在火耕的另一个证据是,在第三次考古发掘区域的第6层和第7层下发现了草木灰、烧土面遗迹,第8层发现了红烧土,第9层的北面发现了烧过的树根、木屑这些人类的遗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提高了用火的水平,加上季节性的农业活动,生存条件开始改善,家畜饲养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人类对农业的依赖性增大,火耕农业不能适应人类的需要。同时,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有了进步,从而耜耕农业就兴起了。
2 耜耕农业
耜耕是比火耕先进的一种耕作方法,其特点是利用专门的农具耜来松土翻地。耜从出土的材质可分为石耜、骨耜和木耜,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是骨耜。由于耜耕农业的方式是:开辟耕地需要翻地的农具,播种需要掘土的农具,中耕除草需要松土的农具,收割需要收割的农具,粮食加工需要加工农具,这就需要改进和发展新的工具,在跨湖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锛、石凿、石镞、石锤、石磨棒和骨耜、骨镞、骨匕等,这些工具的制作技术,反映了跨湖桥文化时期耜耕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跨湖桥先民的创造和智慧。
3 农具
3.1 骨耜
1990年5月,在第一次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一件骨耜,它以大型哺乳动物肩胛制成,深30厘米,骨耜长31厘米。2001年第二次发掘时,又出土了用牛肩胛骨制作的骨耜,端部有圆型插孔用以装柄。与骨耜相应的发现是第9层T0410炭化稻谷颗粒的出土。骨耜及稻谷的发现,说明跨湖桥耜耕农业的发展。
3.2 石锛、石锤
在2001年第二次发掘出土的完整石锛柄从小到大有5—6件,似乎是成套的。成为跨湖桥先民制作木器加工工具的重要证据。石锤也是跨湖桥石器中特色之一,石锤的制作工艺和敲砸痕迹,崩疤破损情况分析,跨湖桥先民已经使用,而且开始用不同石锤进行粗细加工。
3.3 石磨盘、石磨棒
原始先民最早是将谷物放在石块平面上,再用一块石头来回碾磨,使其脱壳。后来逐渐将下面的石块加工成长方形,用一根圆形石磨棒在上面来回磋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有基脉岩、沉积岩、火山岩3种,磨制水平很高,大多通体磨光。这些应该是加工稻作物果实的工具,表明跨湖桥文化时期农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农业生产在生活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
3.4 木弓、木铲。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木弓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它残长121厘米,弓柎完整,用韧性良好的桑木边材削制,外捆扎树皮增加其强度,制作技术已比较成熟。木铲等木器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坎、削、凿、刻、磨等,许多尖锥利用火烤法增加其硬度。这些木器的功能包括生产、渔猎、纺织、建筑等。2003年11月至2004年1月第4次发掘中,发现灰坑60多处以及红烧土遗存与木结构建筑遗迹等。可见当时的木器制作技术已具备相当的水平。
4 跨湖桥文化是稻作农业
在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在T0409、T0410、T0411、T0512、T0513五个探方都发现稻遗存,共有稻谷、稻米和稻谷壳1063粒,其中,稻谷196粒,占18.4%,稻米396粒,占34.7%,谷壳498粒,占4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