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pdfVIP

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

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 ——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 赵红梅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作为一种“文化自觉”模式,东巴文化的旅游再现 一、从“他识”到“自识” 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与传统的回归潮流,亦折射出 地方性族群意识的复苏。本文通过考察东巴文化从学术到 东巴文化以纳西族民间的东巴信仰为载体,构 旅游的复兴过程,拷问东巴文化的民族文化地位,并尝试对 成纳西文化的重要部分。纳西族的东巴信仰由来已 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再创造”与“文化自觉”做出反思。 久,但对于其确切的起源年代,学界说法不一,大胆 [关键词]东巴文化;旅游情境;文化自觉 者臆测应在公元3~7世纪之间,甚至之前旧1,保守 [中图分类号]F59 者认为不迟于公元11世纪中期,两种观点时间跨度 【文献标识码]A 长达600余年。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东巴文化在古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7—0012—07 代乃至近代纳西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核心 de 传承人——东巴——集农、巫、医、艺、匠于一身,既 自法国学者拉卡珀里尔(Terrien Lacoupefie) 1885年发表第一篇关于纳西象形文字与东巴经的是普通农民,又是祛病除魔、威天武地的法师,以及 文章以来…,东巴文化研究的历史已逾百年;其间, 解惑释疑、传道授业的智者¨o。东巴以父子相续或 东巴仪式、东巴经典、东巴文字、东巴音乐、东巴舞 拜师学艺的方式代代相承,在纳西族相当长的一段 蹈、东巴工艺经历了被发现、被猎奇、被搜集、被整 历史里,它始终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传承状态。一般 理、被解读、被溯源、被定位,乃至被应用的认识过 而言,一种只缘于内部、对本族群文化产生醍醐灌顶 程。与其在中外学术圈的沸腾景象相比,东巴文化 之自我意识的现象,发生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然 在当代世俗社会一度籍籍无名,甚至普通纳西民众 而,东巴文化却机缘巧合地作为一种“异文化”被 也知之甚少。一种地域或民族文化的“一举成名”, “他者”所识。 通常需要媒介的传播、展演、渲染与强调,而仅就东 对于本族人不以为然,却为外界所重视的文化 巴文化的世俗化闻达而言,旅游的媒介之功不可抹 现象,纳西人常戏谑为“墙里开花墙外香”,东巴文 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以东巴文化为内核的 化的名噪一时即始于“墙外香”。1867年,法国传教 纳西“文化自觉”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进而形成对 士皮埃尔·德斯古丁斯(PereDesgodins)从云南寄 “文化”与“自觉”的双重反思。 回巴黎11页的东巴经摹写本《高勒趣赎魂》¨1,这 便是东巴文化的初次逸出族群以外。如前所述,东 巴文化首先被“他识”,有其必然性。欧洲文艺复兴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XMZ058)资助。 孕育出两大激情:一是对地理、古生物、动植物和不 waft a fromtheNationalSocial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