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基层主管人员研习班第1期品质管理与标竿-中华科技大学.PPT

00年基层主管人员研习班第1期品质管理与标竿-中华科技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年基层主管人员研习班第1期品质管理与标竿-中华科技大学

中華科技大學專題報告 從交通行為和法規認知探討機車安全駕駛 報告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南港分局交通組 組長:王順義 報告大綱 前言 機動車輛與交通事故現況檢討 使用機車行為與法規認知態樣分析 肇事案例分析 改善對策 結論 前言 台灣地狹人稠,平均1.67人擁有一輛機車,是全世界機車使用最密集的地區,主要的用途為通勤、通學與購物,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機車具有省油、便捷的特性,著實吸引著為數不少的年輕人使用代步。然而,每年卻有許多年輕人因機車交通事故而受傷或死亡。 機動車輛現況 台灣機動車輛至101年1月已達2,226萬4,616輛。 其中機車總數為1,518萬7,777輛,占機動車輛總數比例為68.21%。 機車使用者男女比率以98年度為例(本調查資料每2年產生1次)男性為53.4%、女性為46.6%。 機車總數為1,518萬7,777輛,占機動車輛總數比例為68.21%。 機車使用者男女比率。 使用機車行為 在目前社會環境中,機車是方便、經濟且機動性高的一種交通工具。 與大客車、小客車、機車外還有自行車及行人相比,同樣都是利用道路行駛(走),機車卻是屬於相對弱者的族群,並未因其機動性高特性而占有優勢。 為何如此說,首先就要從機車特性討論起: 機車特性 (一)機車構造衍生自自行車,車體較小,易陷入汽 車之視野死角範圍被汽車駕駛人忽視,難以自 我掌握行車安全。 (二)機車之穩定度除靠騎乘車者之配合外,道路路 面品質及外在因素影響(如下雨積水、坑洞及 油漬等),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導致傷亡情 形發生。 (三)機車前後輪煞車裝置是分別由不同的兩個系統 操作控制,兩者操作配合不當時易發生意外。 (四)機車發生交通事故時,若無緩衝或保護設備 時,人體首當其衝最易受到傷害。 交通事故現況檢討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交通事故中每10人至少有6人以上是因騎乘機車事故而死亡,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占了約3成5。 而國內駕駛訓練班多著重汽車考照部分,故機車的駕駛技巧多是年輕人自行揣摩練習,欠缺安全騎乘的訓練。 年輕族群的騎士,也因年少氣盛比較容易衝動,常為了逞一時之快,而枉顧自己生命安全的行為。 臺北市機車交通事故肇事案件 根據臺北市道路交通事故肇事案件統計 99年A1類道路交通事故計84件、死亡146,其中機車死亡64人佔全年度比率43.84%。 A1類事故死亡人數以8月死亡15人最高、次為3月10人,再其次為12月8人,顯見暑(寒)假期間騎(乘)機車A1類事故死亡高峰期。 8月死亡15人中重型機車死亡12人輕型機車3人、3月死亡10人、12月死亡8人均為重型機車,騎乘重機車事故死亡佔所有機車死亡人數的90.62%。 臺北市99年A1類道路交通事故,機車死亡64人佔全年度比率43.84%。 機車事故主要的肇禍原因 依99年道路交通事故統計統計,機車A1類交通事故(事故後24小時內死亡) 1,973件,主要肇事原因分析如下: 酒後駕駛失控413件最高,占20.93% 未注意車前狀況373件,占18.9% 未依規定讓車278件,占14.09% 違反號誌190件,占9.63% 轉彎不當107件,占5.42% 未保持行車距離78件,占3.95% 超速失控66件,占3.35% 蛇行逆向行駛等冒險行徑62件,占3.14% 法規認知與違規態樣分析 民眾對於機車騎乘方便性大於法規認知,導致一旦騎車上路,對於交通法規採取選擇性遺忘或是忽視,卻不知危險就尾隨而至。 為保障國人行的安全,不得不祭出處罰條例,藉由處罰提醒民眾遵守法規 。 機車事故案例 肇事1.mp4 騎(乘)機車戴正確戴安全帽方式 機車未戴安全帽 機車未戴安全帽生死一瞬間(影片)\8.實例-安全帽.AVI 「絕對路權」概念 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等相關規定均將撞人或撞車者列為事故責任者,致使許多行人常毫無忌憚的違規橫跨馬路,或是轉彎車輛加速抵達車道中心點,以取得車道的主導權,險象環生。 內政部警政署於民國96年起,對交通事故責任判定改採絕對路權概念。交通事故不再只是車輛的錯,如果行人隨意穿越馬路肇事,違規行人可能必須負起全責,事故責任判定完全依照道路的路權 。 生死一瞬間(影片)\1.宣導-路權.AVI 違反號誌燈號 駕駛人若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的交岔路口而闖紅燈者,將處以1800元至3600元的罰款 闖紅燈 闖紅燈生死一瞬間(影片)\4.實例-闖紅燈.AVI 不遵標誌、標線 標線是為了幫助駕駛人和行人了解道路狀況,確保安全,畫在馬路上的「線條」、「反光導線及危險標記」、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