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健康心态――幸福生活暗礁险滩
亚健康心态――幸福生活暗礁险滩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发生了震惊华夏的马加爵事件。23岁的大四学生马加爵,由于不能忍受同学对他的轻视和怠慢,竟然残酷地将四个同学锤杀,藏进寝室的储物柜里。我们还不时听到许多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自杀的不幸消息。不能否认,所有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病态心理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也许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还有一种游离于健康心理和病态心理之间的心态――亚健康心态,像一个阴险的幽灵,在孩子们稚嫩、年轻的心灵世界徘徊、蔓延。
近年来,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室以近1.2万名中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孩子普遍很不快乐。特别是到了初中以后,孩子们普遍感到压抑、焦虑、自卑,缺乏自信,心理负担沉重,内生态体验状态很差。这种非病态亦非健康状态的心理状态,就是亚健康心态。
你是否感到压抑、焦虑?
你心中最主要的忧虑和烦恼是什么?
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感到学习负担和升学的压力越来越重,对学习的兴趣也在逐步下降:在小学阶段,感到“学习负担和压力很重,使人难以忍受”的人占11.1%,而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则上升为20%和30%。在小学阶段,热爱学习的学生为72%,而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则下降至64%和32%;“不感兴趣也得学习”的学生则分别由11%上升为27%和55%;“讨厌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而处于被动学习和学习倦怠状态,其学习效率必然是低下的,其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极大限制。
是否对学习感兴趣
由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及个人对成名成才追求的愈加直白、社会对人才判断标准的愈加功利导致了各方面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导致对儿童青少年身心潜能,甚至对其全部生命力量的强迫性透支,其结果必将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疲劳感(审美疲劳与学习疲劳)、厌恶感,甚至恐惧感,并最终导致儿童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下降。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疲倦了,已经失去了快乐的天性,失去了热情和自信。在学习和发展的黄金时代,孩子们获得了简单的信息处理能力,却失去了形成多种完美人生必备素质的良好机会,同时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和乏力的精神世界。这一切,为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布下了阴影。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中,疲劳感、厌恶感、恐惧感将会转化成孩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生活态度,成为定势,并进而转化成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他有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情灰暗,甚至悲观厌世。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沈阳和平区一所中学初二学生小宇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那样的人。班上学习好的同学,老师爱护,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误老师也不批评。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全是胡屠户,甚至包括家里人。我要是考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变样。”小宇知道,分数意味着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成绩一时又上不来,于是陷入心情更糟、学习状况也更糟的恶性循环。
安徽省高三学生张锐说:“我曾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2009年2月15日 南方网)
在统一高考制度的引导下,举国上下都在为提高升学率而奔忙,有几个人能够关注孩子的心情世界?“静听风声看月儿,有谁知我心事?”在分数和考试名次的重压下,在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中,在校园里堂而皇之地张挂的升学红榜旁,孩子们鲜有快乐心情,多的是紧张、焦虑、学习倦怠、厌学、自卑、无可奈何、自暴自弃,甚至还有对老师、对学校、对教育的怨恨……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梁启超:《水调歌头消极心理日积月累,还会转化成严重的心理疾病,演化为极端行为,从而危害社会,损害家庭,自毁前程。
2008年10月4日,晚自习时间,在山西朔州二中高一年级教室,走上讲台才一个多月的年轻班主任郝旭东被16岁男生李亚胜残忍杀害。没有任何杀人理由,李亚胜弑师是因为恨所有老师,当晚不管是哪位老师进教室,他反正见谁就杀谁。 (见《三晋都市报》)
弑师学生在“死亡笔记”中写道,“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
为什么会这样?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紧张,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李亚胜的中考成绩为280余分,其父通过托人找关系,花费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