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资本结构决策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因素分析法(确定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企业筹资的灵活性(筹资能力) 2、企业的风险状况(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3、企业原有所有者的控制权及其对风险的态度 4、企业的信用等级以及债权人对风险的态度 5、市场利率的走势 6、企业的规模及其资产结构 7、所得税税率的高低 8、企业的成长率(销售增长率) 9、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集中体现在履行债务契约的现金流量能力 10、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风险的态度 11、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行业,不同资本结构) 12、企业的理财环境(如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等) 问题:每个因素是如何指示负债率走向的? 资本结构决策的定性分析方法 (二)偿债能力分析法 1、偿付水平分析 (1)利息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 (2)偿债保障比率(债务偿付系数或固定支付保障率) (3)折旧及息税前收益 2、实际支付能力分析 (1)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 (2)企业筹措新资金的能力 (3)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 资本结构决策的数量分析方法 EBIT-EPS分析法(EBIT-EPS Break-even Analysis ):盈利能力比较分析法 依据第一个定义 资本成本比较分析法 依据第二个定义 企业价值比较分析法:逐步测试法 依据第三个定义 EBIT-EPS分析法(EBIT-EPS Break-even Analysis ):盈利能力比较分析法 1、确定EPS与EBIT的函数关系:线性关系 EPS = f(EBIT) = [(EBIT - I)·(1 -T)-DP]/ N = [(1-T) / N ]·EBIT- [I·(1-T)+ DP]/ N 2、计算财务两平点(财务盈亏平衡/临界点):一个筹资方案的EPS = 0 时的EBIT 3、求财务无差别点:两个筹资方案的EPS相等时的EBIT 地方性国企已经可有可无 /ePaper/xkb/html/2010-04/28/content_813955.htm 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是1119.3亿元,净资产利润率是1.8%,由此可以倒推地方国企净资产额为62183亿元,根据这个资产情况,我们可以大致推出如下结果: 第一,地方国企实际上是亏损的。地方国企资产净利润率是1.8%,而今年一季度CPI为2.2%,这意味着地方国企实际亏损额率为0.4%,亏损额达到249亿元。 第二,把地方国企变现后存在银行,利息所得比利润所得要高出25%。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年利率是2.25%,高出净利润率0.45个百分点,要多得收入280亿元,比经营收入高出25%。 第三,把地方国企变现后放贷,利息收入要高出利润所得200%。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年利率是5.4%,假如把这个资产变现放贷,第一季度将实现利润3358亿元,比经营所得的1119亿元利润要高出2239亿元,高出经营利润比率正好是200%。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为19627.07亿元,而地方性国企已交税费只有1618.6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只有6.72%。从财政贡献看,地方性国企已经可有可无! ——丁茂战:《应该思考地方国营何去何从了》(《经济参考报》) 对财务杠杆发生正作用、负作用的理解 当满足财务杠杆正作用发生的条件: RA>KL时,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有负债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资本投资年收益率总是大于无负债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资本投资年收益率; 当满足财务杠杆负作用发生的条件: RA < KL时,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有负债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资本投资年收益率总是小于无负债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资本投资年收益率; 财务杠杆是指: 在企业里总有“ △EPS/EPS ≥ △EBIT/EBIT ” ,而不论是否发生财务杠杆发生正作用或负作用; 不能将财务风险理解为:财务杠杆负作用。只要企业有负债,财务风险总是或大或小地存在! 巴菲特教你读懂财报 别迷恋杠杆收益 毫无疑问,有些人通过借钱投资成为巨富,但此类操作同样可能使你一贫如洗。杠杆操作成功的时候,你的收益成倍放大,配偶觉得你很聪明,邻居也艳羡不已。但它会使人上瘾,一旦你从中获益,就很难回到谨慎行事的老路上去。而我们在三年级(有些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都学到,不管多大的数字一旦乘以0都会化为乌有。历史表明,无论操作者多么聪明,金融杠杆(即财务杠杆)都很可能带来“0”。 金融杠杆可以致企业的命 对企业来说,金融杠杆也可能是致命的。许多负债累累的公司认为债务到期时可以靠继续融资解决,这种假定通常是正常的。可一旦企业本身或者全球信用出现危机,到期债务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