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咖啡之战(上)
摘要:中国的咖啡消费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未来10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预计可达到3000亿元。
如今的上海,空气中都飘着咖啡味。这座常住人口2500万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有大大小小4000多家咖啡馆,更重要的是,连锁快餐厅和便利店也在这个冬天全面加入现磨咖啡大军,力争在愈来愈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竞相布局的背后,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快速扩容。咖啡位居世界三大饮品之首,也是世界上除石油外的第二大贸易商品。据统计,目前全球咖啡豆销量每年约800多万吨,并且保持每年2%的增速,中国约占市场销量的1/20。目前中国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仅为4杯,即使在北上广,也不过20杯,和近邻日本的人年均消费200杯、韩国的人年均消费140杯差距甚大。
饶有趣味的是,中国的咖啡消费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未来10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预计可达到3000亿元。这个显而易见的高增长领域,自然成为诸多商家看好的投资方向。而在咖啡消费领先全国10个百分点的上海,咖啡商战愈演愈烈。
一个上海80后的咖啡人生
每周六清晨,家住上海西南角的小王会以BMW(Bus+Metro+Walk,公交地铁步行)的出行方式斜穿大半个上海去法语培训中心上课。由于路上单程就要近2个小时,他习惯在最后一公里的沿途买杯咖啡。
80后小王从小习惯喝速溶咖啡,他改喝现磨咖啡是在念大学的时候,当时他带台湾来的交流学生去城隍庙玩,对方无意间说了一句:“想不到大陆也有星巴克(Starbucks)”。自从嗅觉接触了现磨咖啡,小王再也忍受不了速溶咖啡那股人造香味,喝咖啡成为他十几年来的每日必修课。
去上法语课的小王刚开始习惯买的是星巴克,因为就在法培对面的写字楼。由于每周去,他干脆办了一张星享卡。没多久,他就升级成了金卡会员,金灿灿的卡上印有他的名字,每次拿出来消费,小王都觉得这是星巴克对忠实消费者的一种精神鼓励。小王有一天无意中通过星巴克App算了一下自己的消费记录,半年下来花了一千多,这让他觉得该节约一些了。
去年刚入冬,原先的那家星巴克关门装修,小王不得不去稍远一些的咖世家(Costa Coffee)买咖啡。他发现这一家的咖啡没有星巴克那么甜,而且还有小杯供应,而星巴克是中杯起售的。但咖世家的咖啡也不便宜,小王喝多了忍不住还是有些心疼自己的钱包。他曾试图通过大众点评找过麦咖啡(McCafé)的位置,要么不顺路,要么就是最近的麦当劳(McDonalds)餐厅只提供鲜煮咖啡,这是一种使用咖啡粉经过滴漏式咖啡机冲泡的咖啡,虽然比速溶咖啡或者快餐店的其他普通咖啡要好很多,但小王还是觉得口味太淡了。
有一天,同样爱喝咖啡的法语同学告诉小王,肯德基(KFC)推出现磨咖啡了,价格比竞争对手麦咖啡还要便宜一些。小王在上学路上顺路尝了一下美式和拿铁,发现口感还真不错。
得知小王爱喝咖啡后,比利时籍的法语老师推荐他去法培附近的7-Eleven便利店尝尝City Café,性价比高,而且第二杯半价。在欧洲,堂吃和外带的咖啡收费标准不同,一欧也能喝到味道相当不错的咖啡,而二三十元人民币一杯的星巴克在这位比利时人看来也算是小贵了。
当然,最让小王觉得划算的全家便利(Family Mart)的湃客咖啡,似乎是为了和比邻的7-Eleven别苗头,近期刚推出4元一杯的美式咖啡,只不过需要消费者自助(按一下咖啡机按钮,自己加奶加糖并盖上杯盖)。小王家里其实有一台胶囊咖啡机,但每个胶囊就要5元,煮出的咖啡只有小小一杯,根本解不了他的咖啡瘾,他也懒得每天清洗收拾。
等星巴克装修结束,小王再去光临的次数明显比原来少了。从地铁站到教室不足一公里的路上,他可以有很多种外卖咖啡的选择。而在一年前,他手里的咖啡杯往往是白底绿图案,在面对“绿围裙们”的热情寒暄时有些无所适从。
“搅局者”层出不穷
80后小王的个人经历,似乎浓缩了上海咖啡市场的变迁。
很多年前,中国人送速溶咖啡是件倍儿洋气的事情。从2004到2011年这7年时间,中国速溶咖啡的销量翻了5倍。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大中华区零售业合伙人唐仕德(TorstenStocker)如此评价中国人的咖啡理念:“五年前,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咖啡就是雀巢3合一。”
但现磨咖啡文化已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形成,而中国消费者似乎跳过饮用过滤咖啡的阶段,直接从速溶咖啡跳到现磨咖啡。以一向喜欢小资情调的上海来说,愈来愈多的咖啡客早已习惯泡咖啡馆,或是随身带上一杯现磨咖啡。
上海这座城市和咖啡结缘可以追溯到1843年开埠,当时咖啡在租界兴起,不少赶时髦的上海人也去尝鲜。随着西餐在上海滩的普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