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体化治疗
1.大黄 大黄自60年代初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邹云翔教授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尿毒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至今已40多年历史,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黄为主治疗CRF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研究,其疗效和机理也被逐渐承认和接受。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在CRF时,脾肾虚衰,湿浊潴留,三焦壅塞,气化无权,升降失常,二便失司,临床上可见尿少尿闭,亦可出现大便秘结,即下窍不利,浊阴难以从下窍排出,潴留体内,致生他变,而成危候。应用大黄通腑泻浊,使浊邪有出路,活血化瘀,使脉络通畅,对于缓解病情是十分必要的。 2.冬虫夏草及其人工制剂 冬虫夏草是补肺肾,益精气的中药,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赵血敏《本草纲目拾遗》论述较详细:“夏草冬虫,感阴阳二气而生,夏至一阴生,故静而为草,冬至一阳生,故动而为虫......入药治诸虚百损,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治腰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邹云翔教授自55年就应用冬虫夏草治疗CRF,改善病人虚弱状态,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自80年代来,把冬虫夏草应用于临床治疗CRF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据研究:(1)冬虫夏草可补充必须氨基酸 (2)调节钙磷代谢 (3)补充微量元素 (4)影响蛋白质代谢 (5)调节免疫功能 由于药源不足,价格昂贵,现临床上多应用人工培育虫草菌丝,如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至灵胶囊、宁心宝胶囊、冬虫夏草胶囊等。 五.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 早期发现肾脏疾病,防止肾脏疾病的发展与恶化,防止尿毒症的并发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避免或祛除加重因素,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休克等。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对于初次诊断的肾脏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各种继发性肾脏病等进行积极治疗。 (一)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慢性肾衰竭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低蛋白饮食加氨基酸疗法.临床及实验证明,低蛋白饮食可缓解肾小球内“三高”症状,减轻肾小管高代谢状态,降低蛋白尿,减少蛋白尿引起的损害,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物的产生与聚集,改善尿毒症症状,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酶的活性并降低抑制物的活性,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减慢CRF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有十分肯定的效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徐锡兰 主任医师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慢性疾病导致的肾单位的严重损坏,引起肾脏排泄分泌及调节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的综合症候群。本病为临床疑难病症,病死率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由于透析技术和肾移植的发展,慢性肾衰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该技术价格昂贵,不能普及。中医辩证论治对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病人生命,保护劳动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该病病机复杂,一方一药则难以发挥疗效。近年来,我们采用了中医综合疗法,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标准(参照1992年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座谈会拟定): 1、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Scr 133-177umol/L,Ccr 80-50ml/min。 2、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Scr 178-442umol/L,Ccr 50-20ml/min。 3、慢性肾功能衰竭期:Scr 443-707umol/L,Ccr20-10ml/min。 4、尿毒症期:Scr >707umol/L,Ccr<10ml/min。 尿毒症终末期:Scr >1060umol/L,Ccr<5ml/min。 正确确定尿毒症的诊断标准(Scr >707umol/L,Ccr<10ml/min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选择透析指征等均具有指导意义。BUN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的诊断依据. 二、疗效判断标准:根据《2002年新药(中药)治疗尿毒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2、有效: (1)症状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60% (2)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 (3)血肌酐降低≥10% 治疗前后用血清肌酐的对数或例数作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 以上(1)项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制定。 3、稳定: (1)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 (3)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以上(1)项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制定. 4、无效: (1)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3)血肌酐增加 以上(1)项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