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第二章--核酸分子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第二章--核酸分子课件

第二章 核酸分子;本章内容;/;一、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DNA双螺旋的发现;DNA的结构;Pentoses in nucleic acids;N; 核酸分子中碱基的结构 ;A G C U ;nucleic acids;ATP-----生物体的速效能源;三、DNA的结构;(一)DNA的一级结构;(二)DNA的二级结构;1. 双螺旋结构的依据 Wilkins和Franklin发现不同来源的DNA纤维具有相似的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DNA具有共同的分子模型 Chargaff用层析法证明的碱基成对规律 DNA的磷酸基可以滴定,而嘌呤和嘧啶不能滴定,说明它们由氢键连接;J Watson (1928— );*;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O;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缠绕形成双股螺旋;O;要点三;O;O;核酸为何没有选择6碳糖, 而选择了5碳糖?;J. Am. Chem. Soc., 2006, 128 (33), pp 10847–10856;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两条链反向平行 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A与T形成2个氢键, G与C形成3个氢键;(三) DNA分子三级结构 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构成三级结构 ;Chromosome;*;端粒与端粒酶;2009年度诺贝尔奖:端粒酶的发现 ;四、DNA研究---史海钩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是一场科学竞争, 各路英豪逐鹿中原, 博采众长的Watson和Crick赢得了胜利;M Wilkins (1916— ) ;拍摄了高质量的衍射照片,但与诺贝尔奖无缘,且又英年早逝,令人惋惜!许多学者撰文纪念这位女科学家!; Franklin拍摄的DNA晶体照片为双螺旋结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科学玫瑰”没等分享荣耀就已凋谢。Franklin生于伦敦富有犹太家庭,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Wilkins不喜欢她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但研究又离不开她。他把她看做副手,她却认为地位同等,两人私交恶劣。当时剑桥对女科学家歧视,甚至不准女性在高级休息室里用午餐。 1962年,当Watson、Crick和Wilkins共同分享诺贝尔奖时,Franklin已经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乳腺癌英年早逝。 ;E Chargaff (1905—2002);科学需要执着 ---锲而不舍,水滴石穿; 1953年4月25日,《Nature》周刊发表了这篇仅有900多字的文章:DNA的分子结构:DNA是一个长长的双链分子,由两条同轴反向相互缠绕的多核苷酸链组成,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根组成的分子骨架,中间是由互补的碱基对组成的阶梯,碱基配对方式是A配T,C配G;碱基对间距为0.34纳米,每10个碱基对形成一个螺旋周期,螺旋直径为1纳米。 这个模型既能从螺旋性、分子直径、碱基对的几何学尺度等方面阐明X射线衍射图像,又能以碱基专一性互补配对来解释查伽夫当量定律 ;Nature 171, 737-734 (1953) (C)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WATSON, J. D. CRICK, F. H. C.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Unit for the Study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Systems, Cavendish Laboratory, Cambridge. ; DNA双螺旋不仅外形美,而且具内在的科学美。 科学美的体现:第一,碱基配对专一性保证了复制的高度精确性;第二,就一条链而言,模型并不限制碱基排列顺序,这保证了DNA可以负载无穷多样的遗传信息。 这充分体现了基因的属性:变异的多样性和复制的高度精确性。      1962年,沃森、克里克因发现DNA分子结构,与改进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沃森和克里克为什么会成功?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不如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 结构化学知识——更比不上莱纳斯.鲍林。 两位靠合作取胜,靠博采众长。他们将物理和化学的研究对象放到生物学背景中考虑,时刻牢记DNA是遗传物质,搞清DNA分子结构,就是阐明基因的自体催化和异体催化。 迄今为止,搞清楚结构的大分子很多,结构之复杂大大超出双螺旋模型,有不少也得了诺贝尔奖,但全世界唯独把1953年4月25日来纪念,并把2003年4月25日定为国际DNA日,因为这个模型揭示了生命的分子本质!;DNA双螺旋结构已成经典 科学竞争已尘埃落定 旧时代的终结了 生命科学新时代已经来临! ;DNA双螺旋的构象类型;*;*;*;DNA的硫修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