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张家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刘张家山森林公园位于始兴县南部,离县城24公里,东部与罗坝、都亨接壤,南部与司前、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交界,西与河口林场、深渡水、石人嶂毗邻,北面与顿岗相连,东西宽9.5km,南北长9.4km,林场总经营面积10多万亩,其中有林地92136亩。地理坐标为东经114o6′-114o12′北纬24o43′-24o49′。
二、地质地貌及土壤
公园内主要是山地,三面高山环绕,中间形成集水区,只有北面一个公路出口。最高海拔为天平架1255.9 m,最低为场部200 m,海拔一般在200—300 m之间。公园地势陡峭,坡度一般在25°—45°之间,局部地区超过60°,相对高差50—400 m。
由于地形的差异,土地类型较为复杂多样,土壤主要有山地黄壤、山地红壤、山地红壤石质土。成土母岩、砂岩、土层厚度在80—100cm之间,腐殖质在13—30cm之间,有机质含量2.4—3.4%。
三、气象水文
公园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山地小气候的特点,冬季干冷,夏季湿凉,年平均温度19.7℃,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在0℃以下;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15㎜,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平均霜期26天左右,一般在12月—2月。???
四、交通电力情况
公园现有公路40km,直达各工区、管理区,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有较为充足的交通工具。
公园已建有刀坑、麻坑、横路下、老古坑、野猪湖等五个工区,现有6个小水电,不仅满足了公园的用电需求,而且大部分对外输送。通讯设备较为齐全,现已形成一个较完善的电讯网络,有利信息的传递,对林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环境状况
由于公园内有高低起伏的山地、婉转缠绵的溪流和生长茂密的森林植被,加之内部及周边无任何污染源,因此该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良好,完全适合旅游。
(1)大气质量
森林公园内无工厂企业,大气质量普遍良好。据检测,公园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
(2)水体质量
公园内现有6个小水库,众多溪流,无工业污染源,污染主要为林场职工生活污水。溪流水达到国家GHZB1-1999Ⅰ类水标准。
(3)声环境质量
公园内几乎没有噪声污染,声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节 历史沿革
刘张家山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刘张家山林场。该林场创建于一九五六年,五十年代是县属国营,以管护为主的林场,六十年代初改为省属地管林场,下兼管柑子园、上、下嵩三个生产队,六十年代中后期,经营上从管护为主过渡到采育相结合,大力造林;七十年代初又将柑子园和上下嵩划为两个工区,集体和国营相结合,八十年代初再次以场带队并增加田心、上营、河渡等三个队,改隶属为市林场。于1993年7月8日经省林业厅批准成立了省级刘张家山森林公园。
第三节 社会经济状况
公园现有干部职工221人(其中在职141人,内退及退休80人),总体平均年龄32岁左右,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但职工的文化水平较低。附近农村劳动力较为充足,林区人口增长在近几年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发达的交通和通讯事业,为今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林业生产及多种经营,已形成一定规模,生态旅游开发也初具规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发展和保护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