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化导论2讲传统文化与发展历程.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导论2讲传统文化与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上古:从原始走向文明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中华大地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没有缺环。 距今7000前后,先民生活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由旧石器时代的直接攫取自然物的渔猎、采集经济向生产性的农业、畜牧经济转化,先民获得较稳定、丰富的生活资料,从而实现了文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火-燧人氏、伏羲、黄帝 ;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不仅有考古学方面的充足证据,神话传说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黄帝、炎帝)、东夷(山东等地)、苗蛮(湖北、湖南)三大集团。;原始观念文化;1、原始宗教;(1)自然崇拜;(2)玉崇拜;(3)龙凤崇拜;;(4)生殖崇拜;2、原始艺术;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初步形成 ;一、青铜时代(殷商西周);1、殷周文化的物化形态: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 ;;(2)甲骨文;;(3)金文;;;2、殷周时期的观念文化:从尊神敬祖到敬天保民,从神本走向人本 ;(2)西周时期:;3、八卦观念与阴阳五行的演变发展 ;《周易》;(2)从《尚书·洪范》到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3)邹衍与“五行相生”;邹衍把这种自然观运用到社会领域,同时提出了“五德始终”循环相生的观点。他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五德转移”的顺序,经过了黄帝(土德)、夏(木德)、商(金德)、周(火德)的更替过程。;(4)《易传》与阴阳观念;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中国文化的理论化;一、学派分立、“百家争鸣”;1、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士阶层的迅速发展。;3、百家争鸣;4、百家争鸣的文化意义;二、孔子与儒家 ;;2、孟子、荀子;;三、老子与道家 ;;(1)道 老子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根本原则,提出了一个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道”,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道”不仅生成天地万物,而且决定天地万物的存在和发展。;老子的“道”是针对“天”而言的。他不信“天”,于是提出一个“道”来作为宇宙万物“所以如此”的原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二十五章);“道“的作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这种“道”,并不是有意识的,只是自然如此,所以又说: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有名,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就是纯任自然,这里的自然的对立概念是“人为”,它不是指纯粹的自然物,而是指像自然物自然现象一样的“自然状态”。 总之,老子强调“道”不具有人为色彩,纯任自然。;(2)无为;针对产生祸乱的根源,老子提出的主张是: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第五十七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七十五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六十七章);总之,老子提出的政治主张,一方面统治者要清静无为。薄赋税,轻刑罚,慎用兵,尚节俭。另一方面要使民失去“有为”的条件,“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使民“无知无欲”老子最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3)哲学思维的方法论;第一,老子认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相对应事物。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第二,老子不仅看到了万物自身存在着矛盾,也看到了矛盾双方无不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2、庄子;;四、墨家与墨子;;1、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最高的价值标准。;墨子认为,人民之所以有“三患”,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爱心。人们之间“不相爱”、“交相贼”,造成“国与国之相攻,家与家之相篡,人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因此,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就是不分人我、彼此一同天下之利害好恶,从而做到“天下之人皆相爱”。;“兼相爱”、“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