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性状易混中药鉴别研究和体会
性状易混中药鉴别研究和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几种常见的易混中药材性状特征,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方法:采取性状鉴别措施,分析正品和混用品的性状差异。
结果:通过详细论述中药材性状的鉴别要点,可以让中药调剂工作者比较清晰、快速的进行区分。
讨论:中药正品与混用品在性状、来源、功能及功效等方面均不同,不能随意换用、代用。提高调剂工作者鉴别中药饮片的水平,有利于加强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饮品 性状鉴别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86-01
中药材的品种繁多,资源较丰富,加上普遍存在一物多名、同名异物及一药多源等现象,导致中药品种复杂多样。中药材的真伪,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好坏与病人用药的安全,故准确、快速的鉴别中药材,对于临床调剂工作具有重要作用[1]。近几年,笔者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常发现部分药材被混用、代用,对临床疗效造成严重影响。现将几组易混中药材的鉴别特点总结如下。
1 鸡血藤和红藤
1.1 鸡血藤。为干燥的密花豆藤茎,密花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其茎为扁圆柱状,表面呈灰棕色,在栓皮脱落区域呈红棕色,具纵沟。茎横切面有一小髓,偏于一侧,木质部呈淡红色,有小孔洞作不规则分布,皮部内侧分泌有黑棕色或红褐色的脂状物,与木质部相间分布形成偏心形的半圆环。质坚,气淡,味苦。功效:通经活络,活血补血,强筋骨。
1.2 红藤。为干燥的大血藤藤茎,大血藤是一种木通科植物,其茎为圆柱形并略弯曲,直径约1~3厘米,表面灰褐色有浅纵沟与深横裂纹以及疣状突起物,有栓皮脱落区域为暗棕色。横切面皮部为红棕色,有多处向内相嵌入木质部,木质部呈黄白色,有数条导管呈细孔状,射线为放射状分布。质硬,味微涩,气微。功效:解毒消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2 水半夏与半夏
2.1 水半夏。为干燥的水半夏块茎,水半夏是一种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块茎呈圆锥形、椭圆形或半圆形,表面呈淡黄色或者类白色,不平滑,其遍体可见点状的须根痕,上端近似于圆形较光滑,常有凸起的叶痕与芽痕,下端略尖,相对粗糙。质坚实,粉性,横断面呈洁白色。气淡,味辛辣,刺喉麻舌。功效:解毒消肿,燥湿化痰,止血,止呕作用较半夏弱。
2.2 半夏。为干燥的半夏块茎,半夏属天南星科。半夏块茎为球形或稍偏斜,其表面浅黄色或白色,顶端中央可见凹陷茎痕,四周有棕色的凹点状根痕密集分布,下端钝圆光滑。横断面为洁白色,质坚实,粉性。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和中健胃[2]。
3 番木鳖与木鳖子
3.1 木鳖子。源于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种子,其种子外形似鳖,表面粗糙,灰黑色或灰褐色,具凹陷网格状花纹,边缘两侧均分布十数个不规则锯齿状突起。其外种皮质地坚且脆,内种皮呈薄膜状,表面绒毛样,灰绿色,大形肥厚的子叶2片,黄白色,富含油质,味苦,具特殊油腻气。功效:祛毒,消肿散结。
3.2 番木鳖。为干燥成熟的马钱科植物云南马钱或马钱的种子。番木鳖类圆板形,钮扣状,多一面微凹下,一面微隆起,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密被银灰色茸毛,呈辐射状分布,具丝光。质坚硬,较难破碎,横切面胚乳淡黄色白色,角质状,略透明。纵切面子叶呈心形。味极苦,无臭。功效:毒性剧烈,极少内服,具解毒消肿、化痰散结、通经止痛作用。
4 天花粉与白芷
4.1 天花粉。为干燥的葫芦科植物双边栝楼或栝楼的根。天花粉药材呈不规则纺锤形、圆柱形或者瓣块状。外表皮淡棕黄色或黄白色,具细根痕、纵皱纹及微陷横长皮孔,部分残留有黄棕色的外皮。质坚,断面淡黄色或白色,粉性,纵切面有黄色木质部呈纵条纹状排列,横切面有黄色木质部放射状分布。味略苦,气微。功效:生津止渴,清热泻火,排脓消肿。
4.2 白芷。为干燥的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白芷的根。白芷为长圆锥形,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上端正圆形或钝四棱形,有支根痕、纵皱纹及皮孔状横向突起。顶端具凹陷茎痕。断面灰白色或白色,富粉性,质坚实。形成层环类圆形或者方形,棕色,皮部分布数个棕色油室。味辛,气芳香。功效:解表散寒,通鼻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5 葛根与茯苓
5.1 葛根。为干燥的豆科植物野葛的根。葛根饮片为纵切的小方块,外皮呈淡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切面黄白色,纤维性强,粗糙。质硬且重,粉性,富含纤维,横切面可见同心环层,纵切面有由纤维层与粉质层相间形成的纵纹。味甘,无臭。功效:生津,解表退热,升阳止泻,透疹。
5.2 茯苓。为干燥的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茯苓饮片为方块状或立方块状厚片。质坚实而重,断面的颗粒感强,少数具裂隙,白色,个别为淡红色。味淡,无臭,嚼之粘牙。功效:益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3]。
6 细辛与徐长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