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保健师资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保健师资培训

学校保健师资培训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知识 传染病分类: 甲类(2):鼠疫、霍乱 按毒、菌、螺、寄序 ?乙类(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0):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 青少年儿童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比较差,学校人口密集,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加强对学校保健人员的传染病培训刻不容缓。 一、呼吸道传染病 (一)集体性发热 当一周内同一集体出现10例及以上发热病人(腋温≥38℃)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并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晨检工作,新出现的上感高热病人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 2、对患病学生加强随访,密切注意其病情转归,及时报告区疾控中心。 3、加强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开窗通风和日常性卫生工作,并做好发病班级的消毒工作。 4、对全校学生开展健康宣教,近期校内减少集体性活动。 5、密切注意疫情动态变化,每日2次向区疾控中心及时报告最新发病情况。 一、呼吸道传染病 (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等。 一、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3天。患者可表现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体弱者得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不同?流感的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 据本市对流行性感冒历年监测,每年冬春季有一个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同时易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传播和集体性发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与躯干出现淤斑和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流脑好发季节为冬春季,儿童为易感人群。 一、呼吸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平均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 一、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部分病例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好发季节冬季与早春季节。发病年龄主要在2岁至10岁儿童。 预防措施: 加强晨检工作,病人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 加强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开窗通风,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去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 加强户外锻炼活动,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日常性卫生工作,做好消毒工作; 对学生开展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减少校内集体性活动; 易感者疫苗免疫预防。 肠道传染病主要由以下几种:霍乱、病毒性肝炎、菌痢、伤寒等。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 预防措施:1、平时预防措施:(a)对各类饮用水都要严格消毒,不喝生水。(b)对于海产品要煮熟烧透,不吃生猛海鲜。(c)做好粪便管理,防止污染水源。2、发生疫情后,积极隔离治疗病人,对病人、疑似病人的粪便、呕吐物、衣被、剩余食物均要进行消毒。 病毒性肝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甲、戊肝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尤其食用生、半生的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等方式传播。 预防措施:1、平时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2)加强饮食、饮水卫生,不生食贝壳海鲜类。(3)进行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2、发生疫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隔离后对学生所在的班级进行终末消毒。3、进行卫生宣教。4、做好学生所在的班级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粘胨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