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会刊2.pdfVIP

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会刊2.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发言材料 李庆广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依托信息平台构建成本核算体系 ——济南城建集团信息化深化应用经验 文/李庆广 一、公司简介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是具有90年发展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注册资本金26亿元。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 级资质和工程设计市政行业甲级资质,以及公路、园林绿化、房建、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理、招标代理、政府 采购代理等全产业链资质。 集团下辖16个分公司、9个子公司、5个全国性区域公司和海外公司,现有职工3000余人,以设计、科研为先导,以 工程施工为主业,全面拓展项目投资、项目管理、监理、招标业务,覆盖全国24个省96个地市,年施工能力200亿元以 上。 二、信息化建设历程 集团项目综合平台建设起步于2012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至2014年底,引进新中大项目管理系统,试点办公自动化,在较大规模工程中进行了项目管理相 关业务模块的上线应用,并顺利通过特级资质考评信息化实地核查。 第二阶段:2015年初至今,按照集团战略部署和要求,在原有信息平台基础上对各个业务板块进行了整合,梳理完 善业务流程,建立了综合项目管控平台,使集团的项目管理有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集团成本核算发展阶段 集团的成本核算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9年至2014年,为传统人工填表法,第二阶段自2015年开始,为 管理平台信息化法。 实践中,我们感到线下人工填表核算成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需设置专门岗位,额外增加大量工作。各分(子)公司科室、项目部均需专门设立成本核算员岗位,定期进行 手工填表、统计,与日常业务不融合,形成“两张皮”,额外增加了大量工作。(每年年底都要组织1个月的核算“战 役”)。 2.填报随意性大,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数据由各个部门抄报,口径不一致,没有强制审核机制,重、漏、错时有 124 会刊内文2.indd 124 2016/11/12 13:38:26 发生,数据的准确性无从保证。 3.不能进行目标成本管理,不能进行事前控制。只能统计实际成本,不能进行目标成本比对,无法进行事前控制。 4.统计时效性差,不能进行事中控制。事后填报,不能随业务同步核算,不能及时反馈结果,无法进行事中控制。 5.核算深度不足。只能核算金额,不能核算材料消耗量;只能核算工程总体,不能核算分部分项。 6.受地域限制。外地工程难以进行有效核算。 特级资质申报让我们发现了信息化应用的价值,成本核算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2015年1月份,完成特级资质核查 后,立即成立了以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亲自主抓的“信息化深化推进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信息平台的深化工作。 3月份,编制完成了《集团信息化深化应用功能模块规划》及《单项成本信息化管理方案》,确立了信息化建设总 体架构、企业级WBS/CBS结构、成本核算纬度,以及人、材、机及现场经费等成本要素的核算模型。 9月份,对外结算计量,对内分包结算、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经费(工资、发票、生活补助)管理等成本核 算模块搭建完成。 12月份,各类报表开发完成,2016年1月1日,项目管理系统正式启用。 目前,平台已实现所有工程全覆盖,彻底解决了手工核算阶段的局限,实现了即时、高效、快捷、全方位、无死 角、全地域的成本管理,管控效果显著。 四、信息平台核算体系构建经验分享 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我们以成本作为主线,搭建了涵盖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全过程管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