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初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当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这三者的威力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尤以写作最让人头疼,至少其余两者还有教科书和老师的讲解可以遵循。由三乡一镇合并而成的宁溪初级中学,因为其区域的特殊性,学校实行寄宿制,再加上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相对较窄,文化信息量偏少,活动方式单调,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每到写作文时,常常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确实,在作文课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其结果是他们写出的作文大多数还是语言干巴,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这与新课标的要求大相径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为初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据我近五年的观察和了解,从学生方面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提起笔来不知从何下手,总觉得没事情可记,没道理可议,没情感可抒。但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又不得不写。于是只好编故事、说谎话,作文读起来空洞枯燥,没有闪光点,缺乏想象力和真情实感。我就所任教班级近两年的期末试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不错,丢分现象重点在写作上,学生的作文有80%都是内容太简单,太空洞,记流水帐现象比较严重,要么是写“克隆作文”,要么就是无话可说,缺乏真实性。对此,我做了深刻反思,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不了解新鲜而丰富的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对写作素材掌握不够,挖掘写作素材的渠道还不宽广,导致了写作水平不高。正如叶圣陶所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作文要学会积累。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所谓积累就是把事物聚积到一起,由少到多的收集过程,作文更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少不了持续不断的积累的过程。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即强调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可见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我认为,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多注意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这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前奏”。只有让学生们真正地认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真正地为积累素材实践着,才能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自由写作境界。
因此,本着这种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我选定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为学校学生的发展谋求对策,力争达成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而观察生活就是本次研究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参与活动,无形中就要求他们带者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曾经被忽略的美!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农村学生而言,积累写作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便是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在此次研究过程中,会指导学生制定课外可行的阅读计划,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的书籍,让他们活跃思想积累语言。
3.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写作素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挖掘,亲身体验才会有真情实感,所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改变以前学习的被动形式,转而以更积极的姿态投身其中。
4.最希望达到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再为作文而“皱眉”、“啃笔头”了!
二、研究对象和步骤
为了进行课题研究,我选择所任教的七年级(5)和七年级(6)班作为此次课题的研究对象,同时,确定七年级(5)班为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与七年级(6)班进行对比。
具体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
1.组织准备阶段(2011.4~2011.6)
主要开展课题的理论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探索。确定研究班级,进行观察了解,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进行分析、概括,形成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
2.行动研究阶段(2011.9~2012.1)
学习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探究并实践课堂教学、引导方法,如“课前素材积累方法指导”、“课中写作素材运用点评指导”、“课后积累写作素材习惯培养”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如展示学习目标、展示积累成果、展开探究讨论,鼓励素材归类、及时运用。进行两班比较教学,对七(5)班不断进行积累方法指导,并不断调整,七(6)班也布置积累任务,但相对简单,不作细致讲解,然后比较学习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