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析同性恋亚文化传播.doc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析同性恋亚文化传播.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析同性恋亚文化传播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析同性恋亚文化传播   摘 要:本文将尝试借助文化生态学理论,结合西方同性恋群体的发展情况,从科学技术、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媒介产品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促进中国同性恋亚文化传播的因素。 关键词:同性恋;亚文化;文化生态学 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无论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还是在远古时代。同性恋活动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保守估计,同性恋者至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1]对同性恋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和行为;同性恋者则是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个人(男人或女人)。同性恋不伤害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直接,就像酗酒和恋爱一样,它既不是犯罪和邪恶,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少数人所有的生活方式。[1] 传统价值观、传统生活方式和以“生殖”为目的的传统婚姻在现代人心中依旧占有主流地位。因此,人们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反感以及对艾滋病的恐惧,是同性恋群体被排斥的重要原因。此外,同性恋会创造出一种人们不能容忍的性关系和生活方式,习惯于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出于本能地抗拒着这种新的、未知的、反传统的文化形式。虽然同性恋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但在近几十年里,人们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却在慢慢发生转变,在21世纪新媒体迅速兴起的中国,同性恋群体的活动领域有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前的被迫脱离社会,到如今公开建立同性恋论坛、博客和微博等,而近日福建“首对中国男同性恋公开举办婚礼”事件更是引起不小轰动。这种翻天覆地的转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5年,美国学者J.H.斯图尔德最早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指出它主要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文化生态学主要是研究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和制度、媒介产品及价值意识对人的影响。[2]下面笔者将结合文化生态学理论及国外同性恋亚文化发展情况,探讨影响中国同性恋亚文化传播的因素。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为同性恋亚文化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决定同性恋不同的生存空间。在农业社会,同性恋被认为是反社会的,因而受到社会的整体排斥和无情打压。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工业社会和城市化的形成以及社会物质的空前丰裕,为同性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业增加值已降到了17%,城镇化率也提高到了38%,[3]已经进入后现代化时代。充裕的物质财富为同性恋群体提供了客观保障,这为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坚持独特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 2 以“生殖”为目的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改变,促进了同性恋亚文化发展 随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从先前的家庭经济中解放出来,传统男性和女性在劳动中的性别分工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附关系失去了先前的重要性和客观必要性。社会对教育的追求越来越大,人口再生殖的客观需要日益减少,人们对于爱情、亲密关系和满意的性生活日益有了不受干扰地独立选择的可能。[4]随着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中国对生殖的态度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人多力量大”转变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技术创新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减少了对人口规模的需求,在深层次上,更是对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一种冲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开始过时,婚姻不再以繁衍后代为目的,追求自身幸福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幸福感的衡量很大一部分又转移到精神和性爱层次,人们对与爱情和性的全新追求,为同性恋亚文化传播提供了动力。 3 相关媒介产品的大量出现,为同性恋传播提供了文化基础 随着人们对性的不断追求,关于性的媒介产品开始大量涌入人们视野,吸引了众多受众的视线,猎奇心的趋势,使得人们对这个神秘的群体不断窥探下去。在此过程中,媒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同性恋与AIDS预防专题节目“以生命的名义”,可谓是同性恋在大众媒体上的突破性亮相,虽然这期节目将同性恋与艾滋病连接到一起,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反向效果,但这期节目依旧是同性恋群体进入大众的视野的关键一步。近几年来,日本同性恋漫画的流行、欧美同性恋电影和泰国纯情同性恋电影等媒介产品的风靡,进一步普及了人们对同性恋群体的认知,经过唯美的艺术渲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对待同性恋的偏见。这些都对同性恋亚文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文化基础。 4 多元价值观共存,使同性恋群体谋求社会认可的机遇空前增加 一个社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