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探究
关于《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探究 作者简介:吕豪鸽,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11级文艺学。
摘 要:在《诗经》中,“水”这一意象频繁出现,仅仅十五国风中涉及水意象的诗歌就有四十二篇,尤其与其中的爱情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滔滔流水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先民爱情生活中最深沉最真挚的欢乐与悲愁、甘与苦。对《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的分析,对我们深入地了解古代初民的生活与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诗经;爱情;水意象
《管子“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诗经》时代的先民们大多逐水而居,他们从绵绵不绝的流水中汲取世代繁衍所必须的养分,又对着变化莫测的水流倾诉自己的欢悦喜乐,宣泄着自己的怨愤哀愁。“水对于中国先民有着不可估量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它不仅帮助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畜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进而又滋养了民族的性格、气质和心理。”[1]
一、水之隔,爱而不得的哀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国风采荇的美丽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寤寐求之”。怎奈仅一水相隔,却是美人如花云端隔,“求之不得”,于是这位多情的君子“辗转反侧”,于无可奈何中用想象构架起一座沟通此岸与彼岸的桥梁,在虚幻中与心仪的姑娘美满结合:又是“钟鼓乐之”,又是“琴瑟友之”。然而想象终归是想象,想象中的情景再美好再热闹,也不过是水面上的空花幻影,冰冷的河水犹如残酷的现实,注定一切愿望都是虚幻。
在《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中的“伊人”更像是一个梦甚或是一种执念,飘飘渺渺近乎虚妄。前者虽然因为一水相隔而不可接近,却仍然能够相望――对美好却注定得不到的东西若能摒弃占有之欲而存欣赏之心,未尝不是一种安慰与超脱;
类似写男女因“水”之隔而无法与意中人相结合的诗歌还有《陈风》等等。在这些诗歌中,“水”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丰富的内涵:“水将理想与现实分隔成两个世界,理想的世界对现实中的人来说永远是可羡而不可得的,偏偏理想又是如此具有诱惑力,让那颗企慕追寻的心永远被牵系着,饱受熬煎。”[2]这种梗阻,有可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束缚,周礼初成,男女的婚恋已不是那么开放自由;也有可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惆怅与尴尬,毕竟,爱情就应该是两心相许两情相悦的。
二、水之逝――爱情消逝的伤痛
《召南“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来比喻自己爱情婚姻中难以避免的沟沟坎坎――江水奔流的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小洲小岛的阻碍,又会分流成多少小溪小河?闻一多先生一语道出她的深意:“妇人盖……以水道自喻,而以水旁流枝出……喻夫之情爱别有所归。”[3](P335)丈夫将要回归故里,却“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不仅没有要带“我”同归的意思,甚至连出发之前都有意回避“我”,干脆不露面,如此作为,何其恩断义绝!面对丈夫的绝情薄幸,这位即将面临着沦为弃妇的女子除了“祝愿”丈夫“其后也悔”、“其啸也歌”,预言丈夫日后会因为自己的轻率行为而后悔烦恼之外,似乎也无计可施。
《邶风“妇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朱熹《诗集传》)。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刚烈的女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她不能忍受丈夫的冷落,于是做出种种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可悲的处境。诗歌的第一章以柏舟在河中随着水流漂浮不定起兴,表现出了主人公心中那种无可寄托的失落感与无依感。这种失落感使得她夜不能寐,焦虑不安,她试图以酒和出游来缓解愁烦,然而各种努力终于以失败告终。她又试图向自己的兄弟寻求帮助来捍卫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得到丝毫支持,反而遭到毫不留情的训斥,“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逢彼之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首诗中,水象征着主人公的处境:丈夫“愠于群小”,对她越来越恶劣,而娘家的兄弟也不能依靠;但是她对这样的处境完全是无可奈何的,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里,一个想要维护自己婚姻地位的女子,是多么的势单力孤,就如那茫茫河水中的小小柏舟,要飘往何方根本由不得自己,只能随波逐流,且随时都会有覆没的危险。《邶风“泾以渭浊,??其?”,程俊英先生分析道:“泾水浊,渭水清……泾水和渭水比较,就显得更浊,但泾水的下基是清而见底的。喻自己和新人比较,虽显得憔悴,但自己的品德是洁白无瑕的。”[4](P94)她以“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来比喻自己对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