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策略探析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策略探析 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群体,就是当下农村中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这一人群体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处于不利社会地位,在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存在着困难,尤其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这些孩子自信、健康成长,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弱势”。
1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危机
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弱势群体子女无论是从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上还是亲情、友情等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上,都和同龄人存在较大的反差。生活上、学习上的处处的不如意往往导致许多弱势群体子女人格发展不够健全、学习成绩持续下滑,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人际交往也出现障碍、思想行为方面也出现危机,有的甚至出现极端表现。
结合我们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亲情普遍缺失,表现为家庭关系淡漠;二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往往心理上感到无助失落;三是学习成绩出现持续下滑;四是认知出现偏差,表现为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五是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表现为不愿与同龄人交流交往;六是情绪出现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自卑等;七是厌学情绪较重,缀学现象时有发生;八是出现行为不当,时有不良行为发生。综合调研情况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弱势群体子女家庭往往生存压力大,疏于对孩子的监管,或者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将全家的所有希望寄托于孩子的“学有所成”上,过分对其溺爱,凡事都为其操心,孩子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差。另一方面,弱势群体家庭结构往往不完整,孩子要么在长期亲情缺失的环境中成长,要么接受隔代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学习关心不够,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不加重视。同时,一些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由于祖辈们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自身素质限制,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落差极大,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由于家庭教育的严重滞后,弱势群体家庭在对孩子学习上根本做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2.2 孩子自身心理障碍的困扰
由于生活在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往往较为独立,要独自承担约束自我,面对生活和抓好学习的层层压力。这使得一些弱势群体学生一旦学习成绩下降,心理负担就会变得很重,担心自己辜负了家庭的期望,担心自己会加重家庭的负担等等,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而与此相对的,由于弱势群体家庭往往对孩子的管理上会出现管理真空,这使得另一部分弱势群体子女自制力较差,极易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沾染一些不良行为,如说脏话、小偷小摸、打架滋事、厌学逃学、沉迷网吧等。
2.3 学校教育的漠视
由于弱势群体子女通常有自卑心理,不善于与人交往,所以弱势群体子女师生间、学生间人际关系往往不够融洽,他们经常会被忽视或排挤。加之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及应有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技能,对学生动辄训斥羞辱、讽刺挖苦,“请家长”更是对付学生的“不二法门”。长此以往,弱势群体子女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进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的情绪。另外有些学校为了大造关爱弱势的声势,或者是对外宣传的需要,经常会将弱势群体子女的名单公示,在对他们发放困难补助时排队照相等。这种做法无疑会进一步挫伤孩子们原本就很脆弱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卑感。生活的贫困使得个性得不到张扬,自卑感强。通过我们课题组调查发现,多数弱势群体子女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自卑感强、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等。甚至有的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连上课举手发言都不敢,有的即使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存在巨大的潜力也不敢在同学当中表现出来。
2.4 社会教育的错位
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教育,影响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弱势群体子女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二是人们往往对弱势群体子女另眼相待。三是家庭经济的原因不能为弱势群体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帮助。多种因素交相作用织成了一种张无形的网,将弱势群体子女紧紧围绕,凡无力摆脱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Pv6地址分配和编码规则 应用基础设施服务商 征求意见稿.docx
- 基金从业资格_《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历年考试真题库资料及答案(高频300题).pdf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ocx VIP
- 小米公司运营团队的工作分析.pdf VIP
- 第二类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XX.pdf VIP
- 广西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30题封装技术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docx
- IPC-9797中文版CN2020符合汽车应用要求及其他高可靠性应用要求的压接标准.pdf VIP
- 《全瓷冠牙体预备》课件.ppt VIP
- 2022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国语言文学试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