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中外向性行为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中外向性行为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破坏课堂秩序的,违反校纪班规,不同程度地干扰教师正常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1]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可将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外向性行为与内向性行为。
一小学生外向性行为的表现
1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讲话
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这些行为:和周围同学讲话;议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在教师提出问题还没有问完时,就积极的做出反应,但有一些是不知道答案,答非所问的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插话、接话;当教师批评他时与教师顶嘴等。
2随意走动
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在教师讲课时便擅自离开座位,故意弄出一些声响,打扰了周围同学的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3多动行为
学生会故意拉动自己的桌椅,敲打桌椅,在桌子上乱写乱画,在其他同学正在认真听课时,故意扰乱其听课思路,故意做出一些干扰性动作。
4恶作剧
学生在课堂上做鬼脸、捣乱,当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会把他的椅子搬走,致使同学坐在地上,引起全班同学大笑等。这样不仅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也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5看课外书
学生会在上课时看课外书,不听教师讲课。这类学生的行为可能不会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或教师的讲课产生影响,但是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学习,一旦成绩上不去,他们就又难免产生其他的问题行为,因此教师对这类行为也不能掉以轻心。
6写其他学科的作业
学生会在课堂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而不听这节课教师讲的内容,这样的学生把两科的学习都耽误了,必然会影响自身的学习,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二产生外向性行为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寻求关注
小学生普遍有一种希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当这种心理需求不能被满足时,他们便会做出一些如随意讲话、走动、恶作剧等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以此来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2]
2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
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他们的课堂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较快,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他们已经会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知学生”,他们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已经不感兴趣,所以有的学生为了打发时间,他们便会做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3]而有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较慢,他们对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不能完全消化,他们在课堂中难免受到挫折,受挫之后,学生会产生对教师和课堂的焦虑,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焦虑的情绪,便会产生消极的课堂情绪,而这些消极的课堂情绪便会演变为课堂外向性问题行为。
3学生的性格差异
有的学生较冲动,情绪易受到刺激,不稳定,易发脾气。因此,当这类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呆板重复、单一乏味时,就容易爆发情绪,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4]而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情绪比较稳定,不喜欢刺激和过于频繁变动的生活,他们比较容易遵守秩序,不喜欢被打扰。因此,当性格内向的学生一旦感到课堂气氛过于热烈,他们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产生课堂外向性问题行为。
4学生的性别差异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接受暗示,更加拘谨,而男生则精力旺盛,喜欢活动,乐于探究,因此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女生,所以男生比女生更易产生课堂外向性问题行为。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知识素养低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精准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不少教师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专业知识都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不少教师缺乏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根据相关的教育理论来处理,而是纯粹根据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来处理,这样不仅不能合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会诱发课堂问题行为。[5]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
教师的教学难度过大,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接受、理解的快,也容易使学生有空闲时间溜号,做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行为;[6]教师的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法呆板,语言表达能力差,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会诱发学生的问题行为;还有一些老师不顾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是一味地灌输,使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问题行为。
3教师的课堂纪律观不明确
教师用所谓的“课堂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通过纪律约束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当学生违返课堂规则、妨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时候,教师就惩罚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不满等情绪,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致使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7]
4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差
教师对课堂管理不恰当也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趋势.pptx VIP
- 广数da98产品说明书.pdf VIP
- 矿泉水及其开发利用.doc VIP
- 专题07 修辞与仿写(讲义+试题) -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2024)八年级上册《珍视自由》课件.pptx VIP
- (2025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香港,璀璨的明珠》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新戊二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幼儿园小班练习题(直接打印).doc VIP
- 6.1晶体管的特性与识别.pptx VIP
- QC-T 944-2013 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