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统化”与“多元性”:观察秦汉魏晋巴蜀史的重要线索.pdf

“一统化”与“多元性”:观察秦汉魏晋巴蜀史的重要线索.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第4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 169期 No.4 2010 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Sum No.169 §历史学研究 § “ 一 统化与 “多元性’’: 观察秦汉魏晋巴蜀史的重要线索 杨 民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在巴蜀这一族群复杂、文化多元的地区,其地域性差异的消除和共同性因素的形成 ,是一个长 期和艰难的过程。地方社会 “一统化”与 “多元性”因素的激荡,构成秦汉魏晋巴蜀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 明显特点。 关键词:一统;多元 ;秦汉魏晋;巴蜀史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6—0766 (2010)04-0027—07 近年来,学术界对秦汉魏晋时期 巴蜀地方历 国以来逐步产生的 “大一统”思想,影响到巴蜀 史的研究程度逐渐加深,所取得的成果亦不断增 地方政治的走向。秦灭巴蜀后,巴蜀政治被纳入 多,但是仔细审视之下,仍有不足。许多研究多 “中央一地方”体系,中央集权政治构架基本建 凸显 “地方”视角而忽略 “中央”与 “地方”并 立。秦人面对东方诸强的压迫,不仅将 巴蜀之地 存这一历史场景及二者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因 作为其争霸中原的战略大后方,对当地的政治、 此对于巴蜀历史上许多人物活动和事件所产生的 经济、社会制度加以改造,而且派遣李冰等吏能 时代背景,特别是这种背景对于巴蜀人物活动和 突出的官员发展巴蜀经济,使得巴蜀与关中地区 事件的潜在性影响,常常重视不够,因而缺乏一 的经济水平大体接近,大大增强了巴蜀民众对中 定的整体性和深刻性。 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要避免静态、孤立和片段地研究秦汉魏晋时 秦灭巴蜀后,秦地的语言、行为方式、价值 期的巴蜀历史,必须联系巴蜀地区所处的政治、 观念、风俗习惯对 巴蜀地区产生深刻影响,以至 社会 以及文化大背景来讨论 。虽然巴蜀地区被秦 于常璩将秦与巴蜀社会风气接近的原因,主要归 征服 以后,中央政治的一统造成 巴蜀与中原有共 结到 “染秦化”L1]1档。常璩的这种认知,构成后 同性的一面,具有较高的整合度。但是在 “一统 人讨论秦汉巴蜀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视角。例如 化”的过程中,巴蜀地区仍然保有西南地域的文 梁启超就强调秦司马错定蜀具有重要意义,认为 化特质,从战国时代继承的地区性倾向始终存 蜀人被诸夏之化,即以此为始[2]3们。不过需要 在。中央朝廷追求 “天下”一统政治理想与复杂 注意的是,由于古巴、蜀国是在外力打击下猝然 多样巴蜀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成为观 灭亡而不是 自然衰亡,因此,巴蜀社会深层次的 ’ 察巴蜀历史文化变动的一条重要线索。 · 地域性传统并未完全断裂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例如广泛存在于巴蜀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知识和思 想,还是以各种鬼神信仰崇拜和实用方术内容为 殷商和西周时期,邦国族群有一定的独立 主。蜀人崇拜大石和以牛为神一类人文风俗和社 性,文化上 自然容易呈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