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感觉”到“感动”——重构现代美育学的一点思考.pdf

从“感觉”到“感动”——重构现代美育学的一点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 “感觉”到 “感动” 重构现代美育学的一点思考 徐 岱 (浙江大学 人文学部,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在通常意义上,以艺术教育为重心的美育学的重构,似乎面临着与作为 “艺术哲学”的美学的现代 转型同样的困境 :艺术的终结。但进一步的思考表明,有必要提到议事 日程的理论命题,其实是 由现代抽象 画派的 “审美还原”而导致的“美的终结”。问题的症结在于,以往的美学研究由于习惯于遵循美学的 “感觉 学”路径,而有意无意地把 “审美经验”简单定位于作为官能性生理反应的层面。事实上,具有存在论意义 上的客观性的美感体验,蕴涵着一种能给人以精神启迪的价值,它通过具有真正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的 审美感动,而为我们指明方向。在此意义上 ,美学应该是 “感动学”。如何有效地将 “审美感动”同拙劣的煽 情相区分,是现代美育学实践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美育学 ;审美经验;艺术哲学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0012(2010)01—0013—10 于 “抽象画派”旗帜下,以 “美”的名义得 以在艺 术世界 自立 门户。但这种还原为颜色和形状的 一 、 感性的暧昧 所谓 “美”,纯粹 以感觉刺激和生理反应为特色, 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内容和精神 内涵,因而 通常意义上,美学即艺术哲学。而按照我国 显得苍白和轻薄。这就为反其道而行之的所谓 现代美育倡导者蔡元培的说法,以“陶养感情为 后现代 “观念艺术”的崛起提供了机会。这个 由 目的”的美育,则是 “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由 杜尚为始作俑者的流派,通过把艺术还原为物件 此来看,两者的研究范围虽不能相互替代 ,但彼 而让作品成为艺术家个人观念的载体 。不过事 此间关联性之密切也显而易见。尽管以人类审 实很快表明,这种艺术流派尽管博得 了少数 “后 美实践活动为理论资源的 “审美教育”,并不能 学家”的捧场 ,并未能得到广大艺术受众的青睐。 简单等同于 “艺术教育”,但不可否认,在现代美 当这些新潮艺术家不仅随心所欲地将杂货店中 。■目目嘲目-w一 徐 岱 从一感觉~到感动一 重构现代美育学的一点思考 育实践中,蕴涵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内容的 出售的小便池贴上 “艺术”的标签,而堂而皇之 艺术教育的位置举足轻重。唯其如此,当我们将 地呈现于艺术场所,甚至把 自己的粪便都当做一 重构现代美育学的目标提到议事 日程,则会发现 种 “创作”,以 “行为艺术”的名义进行公开的集 其与现代美学面临同样 的困境 :艺术的终结。 体淫乱活动,喧嚣了近一个世纪的这场文化 闹 关于这个一度备受关注的话题,学界迄今仍 剧,最终露出其伪艺术革命的本色而落下帷幕。 众说纷纭。但分析表明,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事 在某些 “后现代美学家”眼里,无论是现代 情起因于现代艺术对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的 “抽象派 ”还是后现代 “观念派”,它们的历史使 颠覆。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现代绘画,大都统一 命似乎是殊途同归地宣告了传统 “艺术”的彻底 收稿 日期 :2010—08—21 作者简介:徐岱 (1957一),男,山东文登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求是特聘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