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第 4期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Z.35No.4
第 35卷(总第 154期) JournalofHe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Aug.,2010
从文化到文化诗学
一 论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
朱 静
(1.北京语言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3;2.河北大学 外 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格林布拉特认为,“文化”指向两个对立 的观念—— 限制和流动 ,而文学是各种界线在文化上强化 的一部分,同时又
再现 了文化 的 “即兴表演”结构。他的 “文化诗学”,正是一种试 图重建一种能够更好地说 明物质与话语 间不稳定的流通 的
阐释范式的努力,以便窥见文本与看似外在于它的社会的关系。但是,与文化研究不 同,文化诗学仍然坚持文学形式的一
面,而与文化唯物主义不 同的是 ,文化诗学更关心权力在过去而不是现在 的运作 。
关键词 :格林布拉特 ;文化 ;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
基金项 目:2009年度河北省教育厅 《斯蒂芬 ·格林布拉特 的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研究3(S090809)
作者简介 :朱静(1975一),女,四川荣县人 ,河北大学外 国语学院教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当代西方文论 。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0)O4一Ol31—04 收稿 日期 :2O1O—O1—28
新历史主义 (theNew Historicism)崛起 于 2O世 纪 8O (WalterRalegh)、斯宾塞 (EdmundSpenser),尤其是莎士 比
年代初的美 国,以其对形式主义和 旧历史主义 的双重反 亚这样的经典作家 ,把这些显然 “著名”的作家 同他们生活
叛,很快在英 国文艺复兴或现代早期 (earlymodern),尤其 和写作的时代 中一些非经典、非文学性 的材料联系起来 。
在莎士 比亚研究领域 ,掀起了一场范式革命 。斯蒂芬 ·J· 这是因为,对格林布拉特乃至整个新历史主义批评而言,
格林布拉特 (StephenJayGreenblatt,1943一)作为这场持 中心观念是:文学与其他实践、行为和价值联系在一起 ,文
久而又影响深远的批评运动 的命名者 、积极推动者和最重 学总是与非文学的东西相关 。因此 ,要理解格林布拉特的
要的实践者 ,几乎是新历史主义的代名词 。他不仅在莎士 新历史主义批评实践,或者说他 的文化诗学 ,首先要理解
比亚和英国文艺复兴领域极负盛名,还把研究触角延伸至 他对文化及文化的不 同层面之间的关系的定义,因为这是
艺术 、建筑、仪式、宗教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 他 的批评得以建立 的基础 。其次,区分他 的文化诗学与文
化研究 、文化唯物主义 的异 同以及他坚持文化诗学 的意
一 、 新 历 史主 义 的文 化 诗 学 义 。这更可见 出他 的批评实践相对于后两者 的特色。在
此笔者将探讨文化在格林布拉特著作 中的中心地位 ,并把
格林布拉特虽然 “发 明”了 “新历史主义”这一称谓 ,并 这一 中心地位追踪到他 的文化诗学 中。格林布拉特 的文
使之广为流传 ,但更多的时候 ,他选择用 “文化诗学”来指 化诗学对文化 的关注 ,即把文学作 品与它们所在 的语境联
称 自己的批评实践 。在许多批评家那里,这两个术语是可 系起来 ,从而模糊 了传统的文本 的 “内 外‘”之分。格林布
以互换 的,如路易斯 ·孟特罗斯 (LouisMontrose)在 《新历 拉特把文学生产与其他形式的生产形式联系起来 ,强调 了
史主义种种 》(NewHistoricisms)一文 中使用 的就是 “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看三国吴的家庭结构.pdf
- 从DRT与SDRT看照应关系的逻辑解释.pdf
- 从FPN1基因筛选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对左心室功能指标影响的分子标记.pdf
- 从GPON到10GPON:平滑演进 全面升级.pdf
- 从拜物教批判到工具理性批判——社会批判理论范式的转换.pdf
- 从表现主义发展看表现主义艺术与表现主义美学.pdf
- 从曹时聘《泇河善后事宜疏》看枣庄段运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pdf
- 从词汇层面看网络语言.pdf
- 从戴那·乔亚的诗歌体裁看新形式主义.pdf
- 从对情感的认知状况看西方心理学的基础性错误.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