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詹可与-留住珍稀淮王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詹可与-留住珍稀淮王鱼

詹可与:留住珍稀淮王鱼   “只有让鱼儿回归大自然并安全生存适应大自然,这才是我实现拯救淮王鱼的最终目的!” 安徽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离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为千里淮河第一峡,上游淮水受硖山口峭石阻拦,迂回冲刷而下,水流湍急。这里有种驰名中外的宝贝叫淮王鱼。淮王鱼亦称淝王鱼,或?皇鱼,是淮水中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中活化石”之美誉。 不过,随着淮河污染日趋严重,加上过度捕捞,野生淮王鱼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濒临灭绝。面对淮王鱼的生存危机,詹可和走上了拯救淮王鱼之路。 老支书自发救水珍 淮王鱼有二奇,一奇在于它对栖息环境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只生长在流水湍急之处,或是石?之间、深潭之上。硖山口的黑龙潭由洪水冲击而成,长200米、宽100米左右,深约16米,即使淡水季节也有急流冲过,且河床岩石上多有河藻、小河蚌等,为淮王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淮王鱼高度集群,夏季成群到处觅食,4~6月在急流中产卵,冬季则家族结伴栖息于水底深处、岩洞、岸穴越冬,在淮河中下游,唯硖山口至黑龙潭一带以及荆山硖可见。淮王鱼鱼体粉红色、背部灰色,最大可长到20市斤。淮王鱼二奇在于其烹饪后的鲜美远远胜过远近驰名的淮河鲤鱼,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誉,特别是清蒸后,其肉比豆腐还要细嫩,汤比鸡汁还要味美,这道菜已经被列入《中国菜谱》里,称为“奶汁淮王鱼”。 今年60岁的詹可和是上世纪80年代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村支书,他和祖辈一样都是喝淮河水长大的朴实农民。詹可和自幼生长在峡山口,对淮王鱼有很深的感情。詹可和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硖山口一带每到淮河汛期,成群的野生淮王鱼便戏水欢跃起来。由于淮王鱼生活在隐蔽的水草和岩石缝隙中,用常规渔网很难捕到,于是当地人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捕鱼工具,即用铁钉将很多木板钉成木屋状,取名叫“船坞子”(音译)。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后把这种渔具沉入水下,就像一间小木屋似的,淮王鱼就会以为这是个值得信赖的安身暖和之处,成群钻进里面休憩,在腊月春节前人们将“船坞子”起获时,鱼儿都在里面休眠呢,所以捕获他们不费吹灰之力。 野生淮王鱼曾经奇货可居,卖到100多元一斤,还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人都把它当作佳节赠送亲友的上等礼品,纷纷托詹可和买鱼,但依然有价无市。然而,詹可和很快发现,随着淮河污染日趋严重,加之过度捕捞,淮王鱼的生活环境遭到巨大破坏,致使野生淮王鱼大批死亡,数量急剧下降,到了90年代已濒临灭绝,连一些老渔民长年淮王鱼都捕不到一条。眼看着淮王鱼一天比一天少,詹可和心急火燎,食寐难安,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淮王鱼。他始终认为:“淮王鱼是淮河儿女的骄傲,绝不能让它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淮王鱼拯救历程将是一项荆棘丛生耗资巨大的工程,成功与否也将面临巨大风险,弄不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地很多村民得知老詹的计划后都说老詹傻,这种无名无利的苦差事,你何必出这个风头冒这个险?可詹可和坚持认为,即便倾家荡产繁育失败也问心无愧,这样起码对得起哺育祖祖辈辈的母亲河淮河了。说干就干,1995年夏天,在基层工作了20年的詹可和毅然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苦口婆心说服了儿子詹同连,把孩子长期从事工程施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又倾己毕生积蓄再四处筹资共计数十万元,和村里签订了承包50亩鱼塘(淮河故道)的合同,盖了20多间厂房,购置了各种仪器设备,还聘请了几名专家。1996年春,投入上百万元的淮王鱼繁育基地与淮王鱼研究所同时宣告成立。 五载磨剑锋芒现 工作启动之后,詹可和成了大忙人,开始了漫长的人工繁育之路。詹同连和父亲詹可和一道,首先翻阅了大量水产养殖书籍,请教了多名水产专家和近百位老渔民,以熟悉淮王鱼的生活习性。 为了模拟淮王鱼的生长环境,詹可和先是用与淮王鱼习性相同的一种鱼苗进行研究、反复试验,试验成功后,他又天天乘着船到淮河里去寻找淮王鱼的踪迹,观察其生活环境、食性等。1996年冬天,詹可和花了很大代价从凤台硖山口水域中捕获十多尾小淮王鱼,这令他欣喜若狂。他把这些宝贝分放在几个小池子中精心照料,可第二年鱼儿不但不见长,还死了几条,令詹可和心痛不已,百思不得其解。随后他调整了饲料配方,将池水水样送到环保检测部门查验营养结构与有害成分比例。通过一年多的摸索饲养詹可和发现,淮王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特别适合在含氮量比较低的静态水中存活。但接下来的繁殖以及扩大种群工作又面临一次次的失败…… 繁育的道路是曲折漫长的,但在无数次的失败面前,詹可和却从没打退堂鼓,“恢复淮河生态,挽救濒危物种,开发名水产惠及子孙,如此崇高事业不弄出点名堂,俺决不收手!”他的坚强大义不仅打动了儿子,也感染了很多人,同时也促使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珍稀水生物淮王鱼的保护力度。随着国家对淮河污染治理投入力度的加大,淮南市渔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