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计美学中遗失文化底蕴
PAGE \* MERGEFORMAT 7
设计美学中遗失文化底蕴
摘 要:设计,必然涉及美学,无论是其形态美,或是功能美,无不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大众审美。在异国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本土设计还未找到方向,从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寻根,找到被忽视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设计美学;中国美学;本土设计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一朵花的盛开,可以被视为生命的赞歌,亦可当作生命的无言渺小;它的凋零,既是路途的终结,又是功成名就之后的隐退。美学,便是审视者研究总结之后形成的系统的人类审美意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意识,东方的含蓄内敛,西方的浪漫开放,正是有这些如此差异的审美意识才构成多元化的世界文明,因此不同的审美意识或是文化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闪光之处,优秀可取之处。在当今潜在的文化霸权中,我们已太容易忽视自身的文化底蕴,太容易被外来文化所浸淫,以至于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审美意识,在美学、设计中变得越来越无可适从。只有找到自己文化的根,设计才能在摆脱他国的影响驾驭,并在这片土壤中蓬勃生长。
1 老庄美学中的“道”――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
中国的审美意识,大体表现为两个系列:一是对于形象审美观照,如陶器、青铜器、《诗经》、《楚辞》等;二是对于范畴这个概念的审美观照,如道、气、象、妙、意、味、神、意象、风骨、气韵等等。我国古典美学发端于先秦两汉,在魏晋南北朝至明代得到发展,并于清代前期达到高峰。先秦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时代,而在这一时期,理论思维却十分活跃,文化繁荣,产生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于这一时期产生,如老子、孔子、庄子、荀子等,其中尤以老庄美学影响最大。
“道―气―象”是老子美学的核心思想,对古典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的“道”又是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道,即是道法自然,也是“无”与“有”的统一。审美观照的实质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要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透过现象看本质,究其根本,便在于此。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有”的统一,“虚”“实”结合,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才能生生不息。而这种有、无、虚、实的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中国画很重视空白,中国书画家也讲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也利用虚空,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
有人如此评价庄子“他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庄子本身所具有的浪漫情愫令他以一种更艺术的眼光来看待美学。“吾游心于物之初”,这里的“物之初”就是指“道”,他认为,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就能得到“至美至乐”。“象罔”这个概念是庄子对于《易传?系辞传》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命题的另一种发挥,但实质上是老子“有无虚实”命题的延伸。象,指境相;罔,指虚幻。不是只是有形的形象,而应该是有形和无形的形象相结合,这种形象才能表现出宇宙的真理,即“道”。宗白华写到“中国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中国画的光是动荡着全幅画面的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
老庄美学中“道”的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意境的创造影响十分巨大。唐代美学家提出:境,就是象和象外虚空的统一。“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
2 中国美学中的“意境”
无论是绘画或是诗词,鲜有像中国古人这样寥寥数笔或淡淡几句就表达出一种可意会且可言传的意境。虚实象罔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学者宗白华把中国艺术分为三种境界,即写实的境界;传神的境界;妙悟的境界。中国的画家其实很讲究写实,不仅画的像,更讲究传神的意蕴。以顾恺之画像为例,“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见中国画的意蕴重在传神。中国古人不仅承认自然本身的美,并且认为自然是人物美与艺术美的范本,其玄远,玄妙的境界,便是古人为了感受和领悟宇宙与人生的本体和生命所追求的,而这种本体和生命就是我们说的“道”。
中国的美学与哲学蕴含无穷的哲理深意,“有无虚实”与“道”的概念集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国人讲求意蕴,于无声处听惊雷,如此深厚的审美文化却在当代设计中鲜有表态,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远远大于自身文化的发展,这当中的文化断层出现在晚清至近现代这一历史时期。
3 文化的断层
中国人是热爱生活的,更善于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即设计。我们的能工巧匠们将青铜器,玉器,瓷器雕琢完美,极尽当时的技术技能,令当代人也赞叹不止。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一直处于被欺凌被瓜分的劣势,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特征清单》知识培训.pptx VIP
- 系统备份策略与恢复步骤对照.docx VIP
- OMRON欧姆龙S8VS(60,90,120,180,240W)使用说明书.pdf VIP
- 规范《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pdf
- 岩土钻掘设备.docx VIP
- 复盛CSR系列压缩机技术手册-2015版.pdf VIP
- 项目三 任务二 中餐厅服务1(课件) 《餐饮服务与管理》(高教版第二版)同步课堂.pptx
- 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特征清单.pdf VIP
- 《高效液相色谱法》考核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汽车加气站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