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振先-亚洲飞人快意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邹振先-亚洲飞人快意人生

邹振先:亚洲飞人快意人生   提起邹振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就像如今的姚明、刘翔一样家喻户晓。他是那个时候中国体坛的英雄,三级跳远亚洲纪录的创造者。1981年,他在意大利的第三届世界杯田径赛创下17米34的纪录保持了近30年(直到2010年才被河北名将李延熙在全运会赛场打破)。 可惜邹振先无缘奥运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他25岁,正是出成绩的好时候,我国因为苏联出兵阿富汗问题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没有派代表团参加,那年的三级跳奥运冠军成绩是苏联运动员乌德米亚埃的17米35,如果邹振先参加了,他极有可能是如许海峰那样的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获得者。说起这些,他挥挥大手,露出孩子般的笑容说:“馅饼没有砸到我头上。”从当年说到如今,他没有表现出一点遗憾和失落,不断在说:“我很幸运,我很知足!” 让邹振先知足的生活是这样的:一家三口住在北京的老社区方庄80平米的房子里,而他跑遍了世界各地;没当过什么官,却到处都有对他一片热诚的铁杆朋友;马上60岁了,还乐滋滋、忙叨叨地当他的三级跳远的领队,为运动员们操着心。 他说:“我觉得这样活得特好!”问他保持健康活力的秘诀,他没说任何锻炼保养和饮食的方法,只说了两个字:“心态!” 知足一:遇到了伯乐,最好的时光献给了运动场,尽全力努力了,不遗憾 邹振先说:“在练三级跳远之前,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是教练们发现了我,是国家培养了我。18岁我才开始专业训练,很晚了,但我练了,我努力了,我成功了,我是幸运的。妈妈对我说过,时光好似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时间太宝贵了,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邹振先一路走来有很多贵人,辽宁队的教练高云亭、总教练郑仁强、国家队的教练田兆钟都是他人生路上重要的恩师。 邹振先是大连人,大连是个体育城,孩子们都爱运动。他第一次参赛是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三级跳远比赛,他那时没经过什么专业训练,拿了个第六名,后来又参加了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得了第二名。辽宁队男子三级跳远教练高云亭就是在这次运动会上慧眼识珠,看中了邹振先:“我就是觉得这孩子有潜力,助跑步幅大,起跳向前冲,一连串动作轻松和谐,虽没经过专业训练,但一看就是好材料!” 那时邹振先已经18岁了,没什么基础,成绩也只是中学生运动会上的区区的12米多,太业余了。有很多人不看好他。邹振先没有辜负高教练的期望,他起早贪黑地训练,第二年的全国比赛上就跳出了接近14米的成绩。但是成绩免不了总有反复,每当下滑时,高教练就语重心长地找他谈心:“闲话不要听,人的一辈子,坎坷多的是,你只有加倍刻苦,才是对闲言碎语最好的还击。”1975年的冬训,邹振先练得格外刻苦,憋足了劲要在9月份的第三届全运会上出成绩。他的成绩上升得很快,在4月份的田径分赛区以15米27破了辽宁的纪录,高教练都吃惊了。9月的全国运动会上,他跳出了15米82的好成绩,名列第三。这时候,又有一双慧眼牢牢盯住了他,那就是国家队教练田兆钟。其实,把他推荐给田教练的是辽宁队总教练郑仁强,田教练通过这次比赛近距离观察了邹振先,最后把他选拔到了国家队,才有了邹振先后面一连串的辉煌。 1979年,邹振先获得了全国“十佳运动员”的称号(获此称号的还有聂卫平、郎平、容志行等人),可以报答所有伯乐了。 那时的“十佳”,是人们买了报纸,自发地一份份填了选票再买8分钱邮票寄到报社的。1979年至1982年,邹振先连续四年当选“十佳”,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点也不比如今当红的巨星们逊色。 知足二:很年轻时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为祖国拼搏了,不白活 当运动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绝对令人羡慕。邹振先提起来,不会说训练多么苦,而是孩子气地说起了当年吃得多好。 最开始参加校队,每天中午就有碗打卤面,第一次让他觉得当运动员真棒!那是家里逢年过节才吃得上的。 后来从家乡大连来到沈阳省体工大队,每月35元的伙食标准!那是普通人家一大家子人一个月的开销啊。早餐吃油条豆浆,中餐、晚餐都是好几个炒菜配上雪白的大米饭。邹振先有个朴实的想法,只有好好练,才能对得起这一日三餐!后来他接到国家队的调令来了北京,那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毛主席就在这里,他感到幸福。而且吃上了每天一块八的伙食!他居然又长高了几厘米。 1976年,邹振先到菲律宾参加国际田径邀请赛,第一次出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从香港转机时,住在新华社的一个招待所里,女服务员不停在身边走来走去问道:“先生需要什么?”他从没经历过这种待遇,这样被人伺候着,真是第一次!邹振先决定潇洒一把:“麻烦你来杯饮料吧!” 饮料上来了,黑乎乎的,喝一口,味道很怪,苦中带甜,像解暑的中药。邹振先问:“我要饮料,你怎么给我中药啊?”女服务员们直乐,说:“这不是中药,是美国的饮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