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00张门诊中药处方用药点评与研究
1600张门诊中药处方用药点评与研究
关键词:中药处方;分析;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5.045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5-0101-03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以及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药师有义务和责任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提出干预和改进建议,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笔者现通过对某医院1600张门诊中药处方的用药点评和分析,为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每月随机抽取某医院门诊中药房100张处方,结合门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分别对相应处方的门诊病历进行调查和用药分析。根据每张处方的前记、正文内容、后记,患者年龄、诊断、处方剂数和药味数、中西药配伍使用等,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SP3)程序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1600张门诊中药处方,其中儿童处方(≤16岁)353张(22.06%),成人处方(16~59岁)1015张(63.44%),老人处方(≥60岁)232张(14.50%)。
饮片类处方1160张(72.50%),颗粒剂处方440张(27.50%)。内服处方1565张(97.81%),外用处方35张(2.19%)。外用处方中,饮片类处方平均总剂量为(283.22±25.47)g,颗粒剂平均为(21.25±1.56)包,平均剂数为(4.89±3.85)剂。内服单张处方平均金额为(60.42±7.85)元,外用单张处方平均金额为(94.23±21.60)元。处方诊断缺证型的有832张(52.00%),饮片脚注缺项185张(11.56%)。医师为患者开具中成药的有287张(17.91%),同时开具中成药和西药的共242张(15.15%),只开具西药的有71张(4.41%)。
单张处方的饮片药味数,5味以下24张(1.50%),6~10味122张(7.62%),11味312张(19.50%),12味971张(60.69%),12味以上171张(10.69%)。其中儿童单张处方的药味数平均为(11.65±0.37)味,剂量平均为(2.39±0.29)剂;成人单张处方平均药味数为(12.02±0.60)味,剂量为(4.07±0.68)剂;老人单张处方平均药味数为(12.05±0.34)味,剂量为(3.51±0.97)剂。
在本次调查的处方中,儿童处方使用的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为12岁,平均年龄为(4.25±5.96)岁。其饮片类单张处方总剂量最少为58 g,最多为185 g,平均为(83.98±38.73)g;颗粒剂单张处方平均为(7.42±4.26)包。
成人处方的使用平均年龄为(38.18±10.88)岁,饮片类单张处方总剂量为120 ~490 g,平均总剂量为(182.19±35.92)g;颗粒剂的单张处方平均为(11.60±1.42)包。
老人处方的年龄段为60~95岁,平均年龄为(68.78±7.47)岁,饮片类单张处方总剂量最少为150 g,最多为200 g,平均为(199.00±60.40)g;单张颗粒剂处方平均为(11.50±1.30)包。
1600张处方诊断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排在前5位的疾病诊断情况见表1。
3 讨论
自2006年开始,该医院已实行门诊电子处方,对患者信息有明确的门诊记录,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基本要素。饮片和炮制品的名称一律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正名录入,不存在饮片名称、字迹不清晰、重开等问题,这是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改变。由表1可知,门诊中药处方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居多,以外感发热、风热上攻、湿阻等中医证型为主,表现为痰湿蕴肺、胃气壅滞、肠胃积热等临床证候,这与该院所处南方湿热地理环境有关,符合孙思邈强调“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皮肤薄脆,用药轻省”,以及朱丹溪“江南土地卑弱,湿热相火为病者最多”的观点,体现了中医治疗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3.1 处方规范性点评
3.1.1 中医证型缺项 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八条第二项“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以不写,但必须有证型”。本次抽查的处方中,有52.00%处方缺中医证型,其诊断多是常见的西医病名,如急性上呼吸道炎、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乳腺炎、胆汁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