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32―1934年间泰国对是否保留王室的思考
摘 要:1932年6月24日,以留学西方知识分子和激进军人组成的民党发动政变,结束了拉玛王朝150年的绝对君主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各派政治势力围绕权力纷争加剧,1934年,七世王以治病为由远赴英国,并在未指定王位继承人的情况下突然宣布逊位,王位空缺。以民党为代表的改革势力并无趁势彻底推翻王室,而是根据王室族谱迎请新的继承人登基。本文旨在以历史的角度,从当时泰国内外形势切入,浅析泰国社会精英缘何没有选择共和道路,而是对王室加以扶植维护,为其在泰国政治和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埋下伏笔。
关键词:泰国王室;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度;逊位
一、泰国1932年政变的历史背景
早在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暹罗(泰国旧称)以前,泰国的经济形势就已令人堪忧。在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抢夺东南亚殖民地的年代,泰国出于国防需求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拉玛王朝六世王在位期间(1910-1925),泰国遭遇连年旱灾,大米欠收,出口收入锐减,加上宫廷生活奢靡无度,致使社会百业衰糜①。1912年,一批激进文官和军人发动试图推翻六世王的“拉玛王朝130年政变”。这场失败的政变并没有促使六世王在民主政治改革上前进,反而加大中央集权,巩固绝对君主政体。至此,拉玛王朝的社会地位从五世王的鼎盛时期逐渐显露衰败之象,六世王的表兄丹隆拉差努帕曾写道,“六世王掌政末期,五世王树立的王室威望分崩离析,王宫大臣对王权逐渐丧失敬畏之心,国库亏空严重,官员贪腐成风”②。
1925年七世王即位时,接手的是一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负面影响对泰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国库已入不敷出,财政赤字高筑。为扭转颓势,七世王下令削减军费和行政开支,大幅裁减公职人员,并出台减少薪酬、增加赋税等政策。上述政策收效甚微,反而激起军队和官员普遍不满。加上七世王任人唯亲,政府重要部门负责人及身边顾问团成员几乎都是王族成员,鲜有平民官员③,以至阶级意见传导不到王宫,政策头痛医脚。其间,以比里为代表对西方立宪制度报以向往的一批留学欧洲的文职官员,暗中拉拢军中激进势力,于1932年6月24日在国王离开曼谷赴华欣行宫时发动政变。七世王迫于形势接受了民党关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颁布临时宪法,并下令组建议会。至此,泰国近700年的绝对君主制统治画上了句号。
在新政体下,新旧势力围绕权力利益纷争不断,军人力量不断壮大,王族?萘λ湓庀魅酰?但仍存复辟的野心。1934年,对时政和王室未来心灰意冷的七世王以治疗眼疾为由远赴英国,并在未指定王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逊位,泰国王位出现真空。此时,发动政变的改革派势力并无趁虚而入,一蹴而就断绝王室气脉,而是根据王室族谱,迎请一个远在瑞士的七世王年仅9岁的侄子阿南塔继位。
二、1932―1934年间,泰国王室地位在波谲云诡的政局中跌入谷底。1932年中政变发生后,七世王一度处于极度忧虑之中,担心自身会被改革派杀害,在给其侄子写信时他曾说:“我们很清楚我们可能正将死去”④。在七世王舍弃江山家业而不顾,主动逊位的情况下,以民党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和社会精英为何仍决定保存王室,其原因要从当时的泰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来考量。
首先,1932年民党发起的政变,不是一场源自草根的大规模起义,而是一批以留洋海归公务员和激进军人组成的民党发起的兵不血刃的夺权行动,民党成员仅有115人。从民党政变后发布的公告中关于“自由、平等、教育”等诉求上看,政变的目的并不是推翻王室,更多的是以比里为代表的一批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怀有憧憬的海归青年为了救国所作的尝试,是新兴权贵和留洋海归精英从绝对王权中获取部分权力的努力。参与此次政变的,甚至还有不满现状的王室成员。虽然国王因任人唯亲和治国不力受到权力中心圈的官员诟病,但民间并没有形成反王室的思潮。相反,七世王执政后努力修复王室奢靡无度、脱离国民的形象,派遣王族成员赴农村救穷济贫,传授先进农耕知识,其本人也赴各地体察民情。此外,他还创立了国王给大学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的传统,旨在拉近社会精英与王室的关系。七世王当政期间,泰国社会未发生过自下而上的大规模针对王室的批判运动,王室在广大国民心中仍然自然地而神圣地存在,民党的政变缺乏彻底推翻王室的民意基础。然而,七世王的救国措施未能赢得改革势力的耐心,政变终于爆发。此次成功的政变以“不流血”而著称,“曼谷民众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若不收听收音机,其他地区国民对此也并不知情,这场政变似乎没有引起民众过多的反应和兴趣”。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称,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调整”⑤。
第二,当时的民智发展程度远未及实行共和制的成熟条件。泰国虽从拉玛王朝五世王时期就注重向西方学习,并派人赴欧洲留学,但能有此机会的人群主要是王室成员和贵族高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