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代女子骑马俑说起
【摘 要】本文从两件唐代彩绘陶戴帷帽骑马女俑谈起,试从女子戴帷帽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和唐代女子骑马出行春游、运动、狩猎以及娱乐等各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女子服饰的变化以及骑马的盛行,来凸显唐朝时期女子的精神风貌、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
【关键词】唐代 女子戴帷帽骑马 彩绘陶俑
彩绘陶戴帷帽骑马女俑,河南博物院于2012年征集(见图1)。左通高34.5厘米,马高22.3厘米,马身长31厘米,底板13.6×9.2×0.6厘米;右通高34厘米,马高22.3厘米,马身长30.3厘米,底板13.4×8×0.7厘米。这两件骑马女俑基本相同,戴四方形一周戴边沿的黑色帷帽,头部用布帛的软帽紧裹至颈部。面部丰润,眉清目秀,鼻子坚挺,樱桃小口朱唇,酒窝自然露出,面带微笑,神态自若,端庄娴静。颈部饰一周红、绿色围巾,围巾自然前垂,胸部袒露,上身穿红色紧袖短衣,下穿红、白色宽裤,服饰华美秀丽。左手放于马背上,右手自然下垂于右腿后端,双足穿黑靴蹬在马鞍之上,神情悠闲自如,娴雅秀丽,显得十分华贵。马通身白釉,膘肥体壮,马首下弯,马勾首注视下方,两三角耳竖起,嘴微张露齿,颈部鬃毛梳理有致,短尾上翘,四肢修长站立于长方形平板上。这两件彩绘骑马女俑,神情悠然,富贵典雅,生动地再现了唐代贵族妇女带帷帽骑马出行的真实情景。
一、女子戴帷帽的历史演变
在初唐到盛唐时期的墓葬中,都可以见到女骑马陶俑。在唐代女子骑马出行的装束随着时代的不同,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头上戴的帽子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这充分反映了唐代妇女勇于追求时尚的可贵精神。据《旧唐书?舆服志》上记载:唐初,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篱之制渐息”。开元初期,“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用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1]。从这段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唐代女子骑马着装的一个发展过程:唐早期,女子出行大都要头戴幂篱。到了高宗永徽之后,头戴轻盈帷帽。武则天时期,幂篱渐渐消失,帷帽开始流行起来。而到了玄宗开元年间,女士们又流行戴胡帽,不再遮盖面容,还有的将头发也露出,“并着男装,走出家门”,英姿飒爽地走上街头。
幂篱,其最初形制有两种:一种全身障蔽,类似斗篷;另一种与衣帽相连,只留出面孔,是所谓“大头长裙帽”。幂,为“覆盖、罩、巾”之意。幂篱,也称帷幂、幂罗或称“大头长裙帽”等。该服饰无领口、衣袖,面部只露出较少部分,其余全身从上至下全部障蔽在大头长裙帽中。最早起源于古代阿拉伯地区,经西域传入我国,主要流行于北朝、隋及初唐时期。当时阿拉伯地区风沙较大,缺少水源,太阳的辐射也很厉害。人们为了防风沙,遮阳防晒,就流行戴起了可以遮住头面部的幂篱。可见,幂篱主要功能仍然为防风沙和遮阳,充分体现了其实用性。北魏时的吐谷浑“多以帷幂为冠”,南北朝时河南国“有青海……著小袖袍……大头长裙帽”,此帷幂及大头长裙帽即为幂?h无疑;当时的吐谷浑“王公贵人多带幂篱”;唐代西域地区仍然流行披罗锻、蒙黑巾、戴幂篱,如骠国女子“衣青婆裙,披罗缎”,康国女子“蒙黑巾”,吐谷浑男子“通服长裙、缯帽,或戴幂篱”[2]。《隋书?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俊有巧思……为妃作七宝幂篱。”[3]顾起元《说略》有载:“幂篱,按实录曰:本羌人之首服,以羊毛为之,谓之毡帽。至秦汉,中华竞服之。后以故席为骨而鞔之,谓之席帽。”[4]例如,在陕西昭陵博物馆的燕妃墓后甬道南口西侧有一个手捧幂篱的女侍图。向我们展示的幂篱样式为上面为一个竹做的斗笠,下缀透明的纱布之类。整体较长,基本可覆盖全身,和文献上描述的幂篱基本一致。
虽然幂篱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穿戴以后既不方便,又很笨重。唐高宗永徽以后,一种经过改进的帽子逐渐开始流行,这就是“帷帽”。可谓“拖裙到颈,渐为浅露”。然而,这又违反了朝廷提倡的“女子在外不可以抛头露面”的礼制,朝廷认为此着装“过为轻率,深失礼容”[5]。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下旨予以制止,但收效不大。武则天当政时,“帷帽大行,幂篱渐息”。这与武则天做皇帝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所见最早的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唐代女子骑马戴帷帽的记载。如武周时期,元一有诗:“马带桃花锦,裙衔绿草罗。定知帷帽底,仪容似大哥。”此处大哥指武则天,可见武周时期女性骑马出行仍需戴帷帽。目前所知帷帽形制有两种:一种高顶宽檐,帽檐下坠丝网至颈。据高承《事物纪原》中所述:帷帽创于隋代,永徽中始用之,拖裙至颈,今世世人,往往以皂纱若青,全幅连缀于油帽或毡笠之前,以障风沙,为远行之服[6]。又有王?薄吨遂弊勇肌芳鞘觯骸跋?帽本羌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