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醉茶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旭:醉茶人生   茶,可饮,可品,可赏,可悟……虽有好坏之分,却无阶级之别。从古至今,无论是肥马轻裘的王孙贵胄,还是清高洒脱的文人墨客,抑或是终日劳碌的市井小民,但凡爱茶者,迷恋的不仅仅是茶水的味道,更是一种惬意的生活享受。而对于冯旭而言,茶是他对优质生活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在他眼中,茶道,是一种私人化的生活方式。      玩家档案:冯旭,满族,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学过编剧,当过戏剧制作人,做过记者,后因向往简单恬淡的生活,逐渐隐退,现任香港数寄清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嘉德拍卖有限公司艺术顾问。   在很多人眼中,冯旭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花费重金开设了一家茶馆,却对品茗的客人7年来完全实行免费;他爱好很杂,交际甚广,却没加入任何一个相关协会或组织;作为迄今为止国内保留纯手工制茶全流程的唯一一人,他亲手做的岩茶若是拿去销售,1斤最高可卖到2.5万人民币,但他却全拿来馈赠知己好友;他前后收藏的茶具有3万余件,却并不珍藏于高阁,而是随手拿来做日用品,即便是价值40多万人民币的古董紫砂壶亦不例外……而以上种种,恰是冯旭洒脱性情的真实写照:“我只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      茶人:在商不言商      冯旭出生于杏林之家,家中对生活很有讲究,祖父母和父亲都有清早喝茶的习惯。幼时的冯旭乖巧懂事,便自觉地每日早起,并在长辈们起床前为他们沏好一壶茶,有时也陪着他们喝上几杯。时间久了,他也因此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而长期的耳濡目染,更令他对茶文化着迷不已。   1994年,冯旭开始正式研究茶道。随着对茶的领悟愈深,喜爱愈切,茶与他的生活渐渐融为一体。2000年,还在做电影的他决定开一家茶馆。该茶馆位于北京望京,名为“茶人道馆”。从馆名上不难看出,冯旭很重视人与茶的交流,他将这个茶馆定位为一个纯粹的品茶怡情之所。要知道在建国前,人们去茶馆基本上是为了一边喝茶一边看戏或者听相声、欣赏曲艺;而今天,茶馆则更多地成为一个洽谈生意或者小资约会之处,故而像“茶人道馆”这样类似的茶馆在国内其实很少了。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冯旭为了让其名副其实,索性将茶馆完全对外开放,供客人免费品茶。此举一出,客人便比从前多了几倍。最初是一些好奇者登门拜访,包括房东的朋友、房产中介、口渴的路人,甚至是往建筑工地推销水泥的人……时间稍长,北京城便开始传言,望京有一家免费茶馆,之后文艺圈人士、茶叶商、经理人等各种身份的人物纷纷慕名而来,且口口相传,以至于后来俄罗斯前总理谢尔盖?基里延科都知道了此间茶馆,来华访问时还专程过来品茶。此后“茶人道馆”更是客似云来,风头一时无两。   问及接待标准,冯旭笑着说:“我把每一个客人当成假定的销售对象,只要他们有时间和兴趣,无论茶叶价格多高,我都拿出来亲自冲泡或烹煮,供客人品尝。”“完全免费吗?”“当然。”冯旭毫不犹豫地答道。不过为了维持这间茶馆,冯旭也坦言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时做了很多个不同的工作,并几乎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其中。虽然耗资巨大,但他依旧乐此不疲,至今不悔。      茶技:纯手工制茶      2005年,为了办公方便,同时也为了有一个比“茶人道馆”更私密的地方招待自己的好友,冯旭又在北京双井附近建了一处名为“数寄清风”的茶室。虽名为茶室,实际上它更像一个私人化的茶叶研究所。在这里,冯旭开始思考茶叶香气产生与消损的原因,经过反复试验后,他发现恢复茶叶香气最好的办法便是纯手工制茶,而这种方式在国内早已失传,所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唯有亲自动手,在不断的实验中逐渐摸索。其实,早在2000年时,冯旭就已开始自己动手制茶了,如果说最初是因为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的话,那么近几年的研究则更多的是出于一份对中国传统茶道的责任感。   时至今日,冯旭已摸索出了一套纯手工制出好茶的方法。以制作武夷岩茶为例,就包括采摘、晒青、走水、摇青、揉捻、初焙、焙火、分包、复焙、褪火、补火、封存等12道复杂工序,从采摘到成品,总共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每年4月中旬,他会亲自前往武夷山,请自幼就在武夷山采茶的女孩做助手,去采摘最好的茶叶。采摘,一般是在上午开始,下午两点前结束,因为太早了露水太重,而过了下午两点,露水完全蒸发,茶叶自身的水分也会减少。另外,在焙火的过程中选用的炭也非常重要。台湾人标榜的龙眼木其实就是葡萄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功效并不理想。而他选用的是无烟的榄壳炭,是用橄榄的果壳烧成的,成材率极低,故而价格不菲。   除此之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品尝茶叶,并根据茶叶的香气,随时调整控制炭火的温度。“这个温度您会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制茶的重要依据吗?”“不会。”冯旭笑着摇了摇头,“我从不记录焙火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温度,因为一旦这个温度被计量化,就为电烤箱等工业手段打开了方便之门,而通过那样的方式做出来的茶的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