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俊先生书法艺术风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世俊先生书法艺术风格

李世俊先生书法艺术风格   李世俊 1958年8月生于天津,满族。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毕业,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获MBA硕士学位;现任辽宁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副局长、民建辽宁省委副主委、辽宁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学宣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0年在文化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中国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2006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中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当代行草书创作,“尚意”、“尚情”者众,形成主流态势,标志着当下行草书创作成就。李世俊先生即是当代行草书创作阵营中风格独特的中青年书法家。 宁和淡泊的人文情怀。李世俊先生的人文情怀、生命状态虽不敢言比肩宋、元、明、清文人士大夫,却也充盈着一种清丽之古风:温文尔雅,谦谦君子之风。试图在体验一种不执着的生活,享受放下的快乐、放下的智慧。李世俊先生很懂得生活与艺术的智慧,对待生活,看重在挂碍中放下,在贪恋中放下。心性的修行在时空之变换更替中,于衣食住行、举手投足中,潜心感悟。对待艺术,他有执着与不执着的方式。执着,是对书法艺术的一往情深,将研习书法艺术作为心性修行的生活态度,享受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生命状态。不执着,即是对名利的淡泊。李世俊先生出道很早,1987年“全国第三届书法展”及“国际临书大展”即榜上有名,全国书法圈内便熟知了他。一直到2005年第5届楹联书法展作品获奖,他仍执着、心爱着书法艺术,阶段性的全国权威书法大展,几乎都有他的作品参展、获奖。能执着坚持,在书法家园深耕细作30年并积极参展、入展、获奖的中青年书家,在当下屈指可数。这一点我们不如他,值得向他学习。我们问他,有何感想。他很淡泊:入展、获奖当然高兴,但它是一时之事,过后放下,不断地学习、研究,临帖、创作体验的过程,是生活的快乐,是生命的快乐。 道存通灵的文化信念。李世俊先生的文化信念坚定,锲而不舍。他认为一个人的信念很重要。中华民族有国家的信念,人有自己的信念,所有的信念都以文化为根脉。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文化,是人的脊梁。书法家的文化信念,首先是要热爱艺术,忠诚艺术,对书法艺术怀有景仰之情。由此,1990年,他负笈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师刘江、陈振濂诸先生学习书法、篆刻、中国画。江浙文化,瑰丽多姿;浙派艺术,是人文艺术之渊薮;浙江美术学院,正是人文艺术的摇篮,一代代人文大家,黄宾虹、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等都生活于此。苏东坡、李叔同、吴昌硕等一代代大师见证了西湖绝佳的风水宝地,孕育了杭州天堂神话,每一个置身于天堂的学子,时刻都分享着一份荣光。李世俊先生也一样。只不过他的分享方式,是将自己的文化信念、艺术理想融入这天堂般美丽的生活状态。听课、读书、临帖、创作,做好案头扎实工作;跑西泠印社、博物馆、图书馆、古籍书店,扩展艺术视野;去虎跑、苏堤、绍兴兰亭,凭吊大师的英灵,寻觅创作的灵感。浙江美术学院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书法艺术专业教育洗礼,使李世俊先生的文化信念,艺术理想得到实质性的回应,他将甲骨卜辞,三代吉金,石鼓文,汉隶,简帛墨迹,魏晋墓志,楷书、章草,敦煌残纸,“二王”行草,大唐楷法、颜真卿、孙过庭、“颠张狂素”、“宋四家”,元明清书法以及篆刻,进行系统、精心地梳理。李世俊先生深知“技进乎道”不能仅停留在技术、技法实践层面,拓展学术视野,提升文化品位,提高理论素养才能挺直书法艺术家的文化脊梁――技进而得道,道存而通灵。于是,研读与书法有关的艺术史学、批评、美学等相关理论课程。浙江美术学院学习生活,为李世俊先生的文化信念、艺术理想注入了鲜活基因,奠定了坚实固牢之基础,他的艺术创作之所以像常青树一样蓬勃旺盛,很重要得自于此。而他获得文学硕士、MBA硕士双学位,正是李世俊先生文化信念、艺术理想丰厚的内质资本积累。 “取法乎上”的艺术观念。随着学术视野、艺术胸襟渐次开阔,李世俊先生取法艺术之路也渐次清晰。他割舍、放下了贪恋的金文、汉隶和魏碑、楷书,将行草作为心性修行的外化形式,在春秋冬夏自然更替秩序中,顺延着他的生命状态。行草书中尤以《集王圣教序》、《书谱》、苏轼、米芾、文徵明、董其昌用功最勤。当然,贪恋的金文、汉隶和魏碑仍作为日课后的余事而勤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辽宁省书法家写书谱者众,百人千人当不为过,“全国第三届书法展览”辽宁省入选作品,取法《书谱》风格占多半,代表着辽宁书法创作的时代高峰――辽宁小草《书谱》风。就像河南的书家人人都倾心汉隶一样,辽宁的书家则是大多倾心于《书谱》。身处《书谱》风大潮中,李世俊先生另辟蹊径,取法直追怀仁《集王圣教序》。1987年“全国第三届书法展览”,李世俊先生以《集王羲教序》风格,敲开了全国书法大展殿堂的大门。要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