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曹禺剧作经典演出的海派特色
今年是我国现当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先生诞生100周年。曹禺是一位对人民、对祖国、对艺术无限热爱而又充满创作激情的艺术家。他创作的名剧,其独特价值不仅在于首次公演就轰动剧坛,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赞誉;更主要的在于它们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久地保留在中外剧坛上,焕发着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上海是我国人口密集的第一大都市,也是我国演出曹禺名剧最多的文化名城之一。曹禺的五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话剧《家》在上海剧坛上一直历演不衰。上海的广大艺术工作者、表导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努力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创造中国民族的话剧艺术而辛勤耕耘,他们演出的曹禺名剧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勇于创造的海派文化特色,在上海舞台上创造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舞台艺术形象,值得我们在新时期加以继承和发扬。
一
曹禺名剧《日出》、《原野》1937年均首演于上海。
1937年6月,中国第一个职业剧团首演《日出》,由欧阳予倩导演。他在导戏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戏曲写意的表演方法,引进到话剧的表导演处理中。
他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基础上,部分地突破了写实布景的传统,把布景的墙片(即陈白露住的大饭店客房的墙)降低了高度,因而墙片后观众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大半舞台后景,全是黑压压一片大都会高楼大厦的剪影。封闭式的黑框子般的大饭店的客房更叫人窒息。自然,第三幕“宝和下处”也是裸露在这一大片黑影下的。而当最后全剧落幕前,随着墙外工人的号子声,一片灿烂的阳光,终于从那一大片黑影的背后喷薄升起,升起――“日出”了!
“欧阳先生并不是孤立地只在布景上作一些新的风格化处理,他还特别在道具的运用上相应作了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处理”(胡导,《干戏七十余年杂忆》第60页。)他在舞台前部左侧安放了一架极为精致的梳妆台,但把梳妆台上那可照看全身的长方形穿衣镜的镜片拆了下来。这样,当演员对着空镜框“照”镜时,在观众看来,便形成了一个表现力特强的舞台空间。欧阳先生还锦上添花地在梳妆台上装了一盏荧光灯,人物照镜子时一开灯,一道强烈的乳白色的光晕立刻“特定”镜头似的照遍全身。不仅是陈白露照镜子,而且还让顾八奶奶、胡四、张乔治、潘月亭、李石清乃至王福升这些魑魅魍魉一个个也都在这“镜”前照上一照。
欧阳予倩充分发挥自己是著名京剧花旦演员的专长,指导扮演陈白露的唐若青表演看冰霜忆童年这场戏,将女主角的神色与意向通过背部的微妙起伏传达给观众,把观众注意力引向遥远,造成一种离开舞台即时场景的遐想效果。
排练时,欧阳予倩亲自上台表演给她看。这一示范,把个性绝顶敏慧而又极其活泼的唐若青乐得直拍手叫好。最后一场戏里,陈白露服安眠药自杀,唐若青在这场戏中把她的演剧天才发挥到了极致,她像一个顽皮女孩做游戏般地对着“镜子”一片一片地数着安眠药片,脸上露出甜蜜而又凄楚自怜的微笑,喃喃自语:“一片,两片,三片,四片,……十片。(扔掉空瓶)这么年轻……这么美!”
当年看过演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直到晚年对这一结尾的表导演处理仍赞不绝口,认为唐若青“自杀前像做游戏的顽皮女孩般对镜数着安眠药片的神情,堪称绝响。”
经过这样精心的表导演艺术创造,《日出》在上海的演出,创造了连演20余天共32场的票房纪录。从南京赶来观摩的曹禺本人也赞不绝口。
同年8月,《原野》于上海卡尔登大戏院(即长江剧场)首演,由应云卫执导。应云卫在排演戏的第三幕仇虎和金子诀别一场,巧妙地将电影手法融进了话剧的表演之中。他启用了三、四个个子高矮不一的演员扮演金子。在演出金子远去时,用几个替身演员来表现金子“渐远渐去”的效果,产生电影渐渐淡化的效果,将男女主人公诀别时,恋恋不舍而又不得不分离的复杂感情,形象而又令人震撼地传递给了每个观众,获得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到了上世纪50年代,著名演员赵丹为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排《雷雨》,将斯坦尼表演体系与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表导演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1954年2月,排《雷雨》时,赵丹“为把几十年舞台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渗透在全剧的构思中,传授给一代新人,他呕心沥血,极其精细的导演阐述做了七大本。”(张久荣,《有艺术魅力的人――赵丹传》,载于《中国话剧艺术家传》第二辑,第177页)赵丹不仅是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而且是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从三十年代起,他就在《艺术家》、《玩偶之家》、《大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太平天国》、《上海屋檐下》、《全民总动员》、《清明前后》等话剧中,创造过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他充分认识到话剧与电影的区别之一是允许虚拟,并且无论舞台表演、舞台布景都应该充分利用它的虚拟性。他重视艺术形式,充分利用舞台艺术形式的特点揭示戏的内涵,抓节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