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体”书法及其成因
康有为的书法不拘一格,变化多姿,气雄力健,结构内紧外逸,点画如铜锤铁槊,运笔迟送涩进,体态开张峻拔,这种气势和魄力终身不曾移易,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创造出狂放不羁的强烈书风―“康南海体”,即“康体”。康书一如南海先生“目光炯炯如岩下电”的“圣人”气质,是一道闪电,一声霹雳,而绝非一纸残山剩水或一声轻叹,总是让人过目难忘。
一、所谓“康体”
何谓“康体”?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这还用问,不就是康有为的书法吗?其实这样的回答即是犯了望文生义、想当然的错误。问题其实并没这么简单。大家均知道古代书法史上有四大楷书体,赵体即是其中之一,但见过有人把赵孟?\的篆隶书法称为赵体的吗?显然没有。因此,“康体”究竟是指康有为的那种书体呢?其内涵究竟是什么?特点风格怎样?其实这些都是必须明确的问题,才能明辨事实,言之凿凿。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的对联写得极佳,近代书家中,实无与抗手者。”①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康有为的一幅对联,是为“翰臣仁兄”所作的行书七言联:“天青竹石侍峭?`,室白鱼鸟从相羊。”上有长题:
自宋后千年皆帖学,至近百年始讲北碑。然张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邓完白写南碑汉隶而帖,包慎伯全南帖而无碑。千年以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康有为。
接着,康有为也不顾及是否会破坏已经署了长题并钤了印章的整体效果,而是于该题识后再题曰:
鄙人创此千年未有之新体,沈布政子培望而识之,郑叔问识而夺取,移赠翰臣,得人哉。②
“翰臣”为广东鉴藏家甘翰臣,沈子培即沈曾植,郑叔问即郑文焯,两人均为名书家。康有为煞费心机地数历其书为名人激赏,沈曾植“望而识之”,懂得自己书法的价值,郑文焯同样识得并“识而夺取”,显示出自己的书法何等受人关注与欢迎,而且还是名人名书家,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③。价值在哪呢?中心便自然地落在石破天惊的那一句:“鄙人创此千年未有之新体”。而这段后跋恰好为前面的题跋作了一个很高级的注脚,正因为自己的书法“创此千年未有之新体”,才有了睥睨“三家”(张裕钊、邓石如、包世臣)、雄视古今的的豪气与胸怀!
这段话给予我们两个信息:一是前文说过的康有为笔法的三位师傅张裕钊、邓石如、包世臣,“康体书法”的形成与这三人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既是自己的师法对象,同时也是自己的超越对象;二是康有为自己讲明自己的书法是一种新体。康有为在世的时候,有无别人率先提出“康体”的说法目前尚要取证,单从这则资料来看,康有为对于自己那独具风格的书法,早已经在心中认为是一种新体了,只是自己不好自己命名为“康体”而已。而且,康有为是在自己的行书作品上作的这一题跋,那么他心目中的“新体”自然首先指向于他的行书这一书体了。
商承祚在1945年所作的旧拓唐开元十九年楷书《千秋亭记》跋文中云:“康有为书法自诩宗魏,遂有尊魏卑唐之论。今见此,知康书所自。从第三行酌酒二字,可概其余。师魏之说,夸诞大言,遂被揭破,可谓其愚不可及也。”④后来他又说康有为书法“在该刻笔势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夸张,遂成‘康体’。”⑤ 1945年商承祚在题跋时并未说出“康体”这一名称,而在建国后的文章中才提及此名,是在楷书《千秋亭记》的题跋中说的,其指向当然首先应该是康有为的楷书。
他在书学上,尊碑而不尊帖,碑中又最看重北碑,取其浑涵质朴,庄穆厚重,格调高。他强调广搜博览,不独宗一家。即使是学习行草,他都要我从方笔开始。#8943;#8943;两年后,广州肇庆一带水灾严重,上海广肇公所征得关心家乡民瘼的康老同意,在《申报》、《新闻报》刊登广告,由他写字义卖救灾#8943;#8943;先生年事已高#8943;#8943;就决定由我每天临摹对联十余副,由他选定#8943;#8943;我学康体书法,颇得神形,一九二七年后,我开始练习《散氏盘铭》,又学了一阵子张旭、怀素草书,因此,虽在字形笔划保存了康先生的一些东西,但已经加以变化,开始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逐渐跳出了康体的樊篱。⑥
从刘海粟的这段话和留存下来的康有为教刘海粟写字的书迹来看,康有为教刘海粟写的既有北碑楷书,更多的是自己那飞扬峻利的行书。因此,在刘海粟这里所说的、能学得“颇得神形”的“康体书法”,既指向于康有为的楷书,也指向于康有为的行书。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世称的“康体书法”的渊薮,是来源于康有为他自己的一种自信与魅力;而“康南海体”只想与他的楷书与行书两种字体,再无其他内涵。因此,就不可能包括康有为并不擅长的篆隶与草书。
还要指出的是,“康南海体”尽管指的是康有为的楷书与行书,但指向的明显是康有为的那种“重、拙、大”的成熟时期的作品,是具有一种纵逸奇宕之气、碑意浓郁的作品;显然不是指的他个性风格未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